百亿补贴“虚火”难撼美团,外卖大战终回效率体验基础
外卖江湖的战鼓,今年擂得比往年更急。阿里、京东携数百亿级资金强势入场外卖赛道,短短数月间,各平台累计烧钱规模已近千亿。其中,阿里系平台投入超500亿元,京东系约300亿元。
阿里、京东显然是捕捉到了外卖市场的增长红利。随着外卖向全品类扩张,与即时零售边界消融,其作为线上大消费核心流量入口的潜力正加速释放。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外卖产业市场规模突破 1.2 万亿元,用户规模达到 6.9 亿人,较上年均实现显著增长。
这一轮“补贴大战”也引发了市场对行业格局可能被重塑的深层担忧:作为当前外卖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的头部玩家,美团能否在巨头围剿下稳固基本盘?
基本盘依旧稳健,新业务持续突破
从财报数据可见,即便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美团核心基本盘依然保持稳健态势,新业务线亦实现突破性进展,成功开辟了增量市场空间。
从本地商业板块来看,美团这一“压舱石”业务展现出强劲的抗周期韧性:外卖、到店等核心业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的收入为653.47亿元,同比增长7.7%。
显然,美团依托成熟的即时配送网络与深厚的商户生态基础,已构筑起抵御外部冲击的坚固护城河。
据财报数据,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达1.5亿单,平均34分钟送达。此外,截至7月,美团已联合800多个头部连锁餐饮品牌开出超5500家品牌卫星店,通过多方赋能帮助商户实现了运营成本的优化和经营效率的跃迁,计划到今年年底开设超过1万家卫星店。
从新业务板块来看,美团国际化战略布局已初现突破性成效。
财报数据显示,美团新业务板块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环比收窄至19亿元。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美团Keeta本季度订单量和GTV延续高增长态势。在香港市场,Keeta进一步巩固了领先地位,助力行业整体扩容;在中东市场,Keeta在7月底进一步覆盖至沙特20个城市,并于近日正式在卡塔尔上线服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团在运营效率提升、成本优化及无人配送前瞻布局等关键领域持续领跑行业,第二条增长曲线的轮廓正愈发清晰。
据财报数据,美团本季度研发投入63亿元,同比增长17.2%。截至2025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迪拜等城市开通64条航线,并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扎稳打,持续巩固领先地位。新业务板块则通过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推进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逐步开辟出全新的增长空间,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业务实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
为什么百亿补贴难以撼动美团?
阿里、京东奋起直追,外卖补贴战场硝烟再起,行业数据一路高歌,美团为何能始终保持定力?
其一,用户需求属性存在根本差异:补贴集中于高频率、低客单价的茶水单,这与“正餐”等核心高频刚需场景有本质区别,是一场非刚需的虚假繁荣。这种虚假繁荣看似热闹,却难以动摇美团在核心餐食领域的根基。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它,饿得慌。”用户对正餐的需求稳定且规律,形成持续的订单流。而茶水消费则属于非必需消费,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冲动性特征,更容易受到促销活动的影响,波动性大。
也就是说,阿里、京东百亿补贴带来的订单激增,很大程度上是创造了临时性的消费需求,而非抢占核心用餐场景。
其二,用户体验标准错位明显:用户对茶水单的履约时效容忍度高,但对正餐的履约稳定性要求极其苛刻。补贴可以在短期内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却无法迅速解决准时送达的体验难题,这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壁垒。
试想一下,你点了一杯奶茶和一份午餐,可中午下班时间到了,午饭却迟迟未送到,这是不是很让你窝火?而如果是奶茶,就算迟到10分钟,你是否会认为晚点喝也可以?需求紧迫度不同,忍耐值瞬间两级反转。
此外,正餐外卖的履约体系需要高度稳定的配送网络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而美团经过多年积累建立的骑手队伍、调度系统和商户合作关系,构成了深厚的运营护城河。这不是阿里、京东单纯依靠补贴就能快速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其三,用户粘性构建脆弱:依赖补贴吸引的用户多为价格敏感型,一旦优惠退坡,这部分非核心客群极易流失,难以沉淀为稳定的消费习惯。
与阿里、京东相比,美团通过多年运营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用户习惯和品牌认知。用户选择美团的驱动因素不仅限于价格,更源于平台丰富的商户生态、可靠的配送时效、便捷的操作体验等多重优势的综合作用。
这种基于全方位体验的用户选择,远比阿里、京东单纯依靠价格补贴建立的用户关系更为稳固。简单来说,补贴战可以暂时改变用户的平台选择,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和平台偏好。
总之,外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一时补贴力度的大小,而在于持续稳定的服务质量、丰富的供给生态和高效的运营效率。当竞争对手试图用资本快速打开市场时,美团已经构建起了一个更为稳固的商业生态系统,所以尽管短期利润几乎打光,但长期来看,再过一到两个季度,补贴褪去,市场仍然属于美团。
外卖大战终章:效率与体验之争
外卖大战的是流量博弈,更是生态与履约的战争。本次补贴大战客观上教育了市场,吸引了部分增量用户,但无法改变外卖行业最终是“效率与体验之争”的本质。
首先,短期海量订单是对平台运力系统、算法调度、骑手管理体系的极限压力测试。当订单如潮水般涌来,系统能否智能分配路线?骑手团队能否承受配送压力?用户体验能否保持稳定?这些问题直接考验着平台的基础建设水平。
若平台基础建设水平不足,配送延迟、订单积压等问题便会频繁发生,最终导致用户体验严重受损。以京东为例,京东外卖补贴刚开始时运力不足,为了安抚用户情绪,制定“超时免单”的补偿措施,不少网友表示被免单了。
其次,丰富的商户选择、成熟的商户数字化服务体系是吸引和留存用户的核心。外卖平台本质上连接的是用户与商户,只有搭建起充足的供给生态,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商户在选择平台时,考虑的不只是佣金比例,更是平台带来的整体价值和稳定性。美团通过地推团队多年深耕,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级城市的商户网络,同时为商户提供足够的资金、流量支持和数字化工具,帮助商户提升经营效率。
美团有1450万的活跃商户,这种深度的商户合作关系,是阿里和京东无法比拟的。
再有,骑手保障、商户扶持、食品安全基建面面俱到,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骑手保障方面,完善保险体系、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职业发展路径,才能保证运力队伍的稳定性。美团目前已在17个省市为全体骑手全额缴纳工伤险,并设立16亿元夏季骑手保障专项补贴,推进“骑手大病关怀计划”扩围及“骑手之家”有序落地。骑手养老保险补贴也将在今年年底覆盖全国,预计超过百万骑手受益。
在商户帮扶方面,除了持续的模式创新,美团还通过直接的现金补贴帮扶商户。截至今年7月,美团助力金已覆盖30余万餐饮商家。近半数商家反馈“小店订单量显著增长”,四成商家的收入明显提升。
在食品安全方面,则需要建立从食材溯源到配送过程的全程监控体系。美团正加速“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落地,已有11.7万家商户在美团开通了“明厨亮灶直播”预计2025年底将突破20万家。此外,美团同步推进“浣熊食堂”三年建设计划,拟在全国铺设1200个中央厨房,赋能餐饮商家品质升级,打造消费者看得见的全流程安全外卖生态。
综上所述,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谁补贴更多,而是谁能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为商户带来更多增长,为骑手提供更好保障。唯有持续筑牢履约体验与供给丰富度双壁垒的平台,能收割全部市场红利,这场大规模的补贴之争,最终只会诞生一位胜者。
美团不是第一次面临这种激烈的竞争,而是在竞争中成长,也正是竞争造就了美团今天的领先地位。正如美团王兴在电话会中所说,“在各种花哨的东西过后,最终还是要回归基础,也就是选品、价格和服务(配送)。美团始终专注于做正确的事。确保我们有品类持续丰富的优质商品选择,确保能提供快速可靠的配送服务,也确保价格始终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