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卖不动、猪肉不赚钱!顺鑫农业半年报亮红灯,千亿梦碎成泡影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9-01 10:13

 作者:信乔

 审核:岚山

8月28日晚,顺鑫农业公布的上半年财报,引发市场关注。这份财报呈现出的,是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惨淡景象,标志着这家曾经在白酒和猪肉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顺鑫农业营收45.9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56.87亿元,下滑幅度达1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大幅跳水,从去年同期的4.23亿元降至1.73亿元,同比下滑59.09%。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给满怀期待的投资者和关注者们泼了一盆冷水。

自2023年底剥离房地产业务后,顺鑫农业试图以白酒和养猪两大业务作为新的营收支柱,构建起“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然而,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这两大业务不仅未能撑起营收大旗,反而双双陷入泥沼,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元凶”。

白酒业务,一直以来都是顺鑫农业的核心营收来源,贡献了近八成的营收。但在今年上半年,这一优势业务却表现得异常疲软。实现营业收入36.0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3.25%,下滑幅度远超公司整体营收降幅,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

从产品结构来看,顺鑫农业的白酒业务可谓是全面受挫。高档酒、中档酒、低档酒营收无一幸免,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高档酒营收较上年减少12.32%,中档酒下滑21.87%,而低档酒作为公司白酒业务的基石,下滑幅度最大,达25.41%。毛利率方面同样不容乐观,高、中、低档酒毛利率分别下滑至69.32%、42.12%、36.91% ,盈利能力持续减弱。

在具体产品上,公司的6款主要产品中,有5款产品的销量、产量均同比下滑。曾经在光瓶酒市场独占鳌头的牛栏山陈酿酒等明星单品,如今也风光不再。42度500ml牛栏山陈酿酒、52度500ml牛栏山陈酿白酒等产品销量持续走低,意味着顺鑫农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竞争力正不断被削弱,曾经的市场优势逐渐消失。

白酒业务失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光瓶酒赛道涌入众多强劲对手。山西汾酒的玻汾、泸州老窖的黑盖等竞品不断发力,在价格、品质、品牌营销等方面给牛栏山带来巨大冲击,蚕食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顺鑫农业自身产品升级步伐缓慢,品牌形象固化在中低端,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日益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其产品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客户流失严重。

如果说白酒业务是增长乏力,那么猪肉业务则是几乎陷入绝境。顺鑫农业的猪肉业务主要涵盖屠宰业务和种畜养殖业务,其中屠宰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今年上半年,猪肉产品实现营收7.82亿元,同比虽仅下滑0.49%,看似波动不大,但毛利率却惊人地降至0.01%,几乎处于零利润状态,对公司业绩贡献微乎其微。

猪肉业务陷入如此困境,主要受行业周期波动和自身业务模式局限的双重影响。从行业环境来看,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较为突出。生猪价格的下行压缩了屠宰业务的利润空间,而猪肉消费市场需求不振,终端销售价格难以提升,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困难。

在业务模式上,顺鑫农业的屠宰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面对行业整体困境时,无法通过多元化的区域布局分散风险。此外,公司在猪肉产业链的延伸上进展缓慢,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业务,过度依赖传统的屠宰环节,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盈利能力。

除了业务层面的困境,顺鑫农业在地区市场的表现同样不尽人意。上半年,北京地区作为公司的大本营,营收同比下滑12.97%;外阜地区营收下滑幅度更大,达21.69%。北京市场的失守,反映出公司在核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正在减弱,未能有效应对本地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冲击。而外阜市场拓展不利,则凸显出公司在全国化布局过程中面临的重重挑战,包括品牌认知度不足、市场渠道建设不完善以及对不同地区消费偏好把握不够精准等问题。

顺鑫农业如今面临的业绩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剥离房地产业务后,公司未能迅速调整战略,实现白酒和猪肉业务的转型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白酒业务上,过度依赖传统优势产品,忽视了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在猪肉业务上,未能有效抵御行业周期风险,完善产业链布局。如今,摆在顺鑫农业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转型之路,如何破局重生,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