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 机器人同台炫技显身手
本报记者探访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
机器人同台炫技显身手
智能机器人挥毫泼墨
30秒做好一支冰淇淋、挥毫泼墨写书法,机器人硬核炫技;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木工榫卯,各国记者纷纷体验……8月28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正式启用。记者昨日探访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各国记者云集,看机器人与非遗同台共舞,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碰撞交融。
据了解,新闻中心位于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面积约1.28万平方米的场馆内,包含综合服务区、媒体公共工作区、新闻发布区、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等区域,向中外媒体记者提供广播电视、新闻发布、官方图片、峰会资讯等服务。
机器人“小合”
“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xiaohe.”机器人是上合峰会新闻中心的一大亮点。在综合服务台,不时有各国记者走到人形机器人“小合”身边,向其咨询问题。依托AI大模型技术,“小合”可以用中英俄三国语言与记者交流,解答各种问题。而在新闻中心大厅,送水机器人则穿梭其间,各国记者可以随时从机器人小车上取用饮用水。
模样可爱的冰淇淋机器人
在屏幕上点单,机器人取杯子打冰淇淋,仅用时30秒,一支冰淇淋就送到了记者手中。智慧生活互动展示区里,冰淇淋机器人模样可爱、手法娴熟,受到各国记者的喜爱和欢迎。旁边的“智能机器人书法家”则将科技与文化结合,机械臂挥毫泼墨,写下“心想事成”等祝福语,引得外国记者赞叹连连。
这边是机器人花式“整活”,那边是非遗精彩展示。在非遗互动展示区,围观着不少中外记者,天津泥人张、杨柳青木版年画、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传统木工榫卯、郑氏漆器、曾氏华服……一种种非遗技艺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用一颗钉子,榫卯相扣,将木头牢牢相连,百年不散。“就像搭积木一样”在传统木工榫卯体验区,各国记者惊奇于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精巧和神奇,纷纷上前体验,他们把一个个木块扣在一起,组成美妙的木工作品。杨柳青木版年画体验区同样人气旺盛,经过“勾、刻、印、绘”等工艺,一张漂亮的木版年画呈现眼前。
“国际范、科技感、文化味”是中外记者对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的共同感受。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网记者Danish Murad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文化魅力令他惊叹,这次上合组织峰会,他将重点关注经济贸易领域问题,把中国经贸方面的情况报道回去,希望他们国家的人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记者 李宇航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