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抗战记忆·老区新貌】红旗飘扬在青山绿水间

中原网 转载

2025-08-31 10:51

豫西抗战记忆·老区新貌

红旗飘扬在青山绿水间

“大熊山、马峪川,红色热土谱新篇……”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如今在登封市徐庄镇流传甚广——这里,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独特秀美的地理环境和朴实勤恳的山区人民,使得这里一度成为豫西抗战的红色沃土。1945年,河南军区司令部和中共河南区党委所在地就设在这里。

80年弹指间,已是今非昔比,革命老区系统梳理革命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资料和红色文化载体,推动红色资源从“散落珠玉”向“串珠成链”转变,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革命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红色基因铸魂 凝聚奋进力量

毗邻摘星楼景区,李大爷的家已改成民宿,种了大半辈子地的他,现在成了“老板”:“俺这老村本来都快荒芜了,现在响应政府的号召,翻新老宅院,改成新民宿,谁能想到现在守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收入几十万元……”

徐庄镇正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以打造“秀美山乡·红色徐庄”为目标,构建“红色+绿色”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整合红色资源、山水资源,打造山水游、乡村游和研学游等,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先后开发了仙人谷、摘星楼、马峪川三个旅游景区,整治了柏石崖、安沟和王保庄三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修缮了河南军区司令部、八路军后方医院、抗日军政大学等红色资源。

该镇孙桥村村民孙秋芳,193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王树声大将率领部队从延安出发来到这里之后,孙秋芳主动腾出自家院子为部队所用。2012年,在登封市委市政府、登封市老促会的支持下,徐庄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原样修复,精心布展,将这处院子辟为“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连同附近柳泉村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等,形成了“红色走廊”,红色旅游成为徐庄镇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前来接受革命教育的团体和游客络绎不绝。

立足绿水青山 绘就富美画卷

发掘红色资源的同时,如何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在“绿”字上下功夫,从绿水青山中挖掘潜力?

徐庄镇根据辖区内山多地少的特点,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按照“把废弃矿山修复成果园,打造成公园”的理念,以景区标准开展矿山修复治理,投资9000余万元重点打造五旗山万亩果园和嵩基矿山公园项目,其中五旗山已实现了“变矿山为青山、变废地为宝地、变村民为股民”的修复成效,种植的蜜薯、翡翠梨、石榴等品种市场前景令人欣喜。

徐庄镇还实施“村企支部结对共建”行动,建立14个企业支部结对经济薄弱村支部开展村企共建,指导经济薄弱村制订发展规划,着力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培育了大熊山的山药、黄精、蜂蜜,马峪川的黄桃、葡萄、石磨粗粮,北大坪林场的核桃、粉条、雁蛋,五旗山的蜜薯、翡翠梨、石榴等农产品品牌。以节会激发旅游活力,举办踏青季、采摘季、桃花节、美食节、漂流节、山药节,进一步提升全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让老区重新焕发了活力。

赓续红色血脉 老区生机勃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更要静下心重读党史和抗战史,向革命先辈学习。坚定信仰,不忘初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登封市百姓宣讲团老师的声音响彻登封会堂。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昔日红旗猎猎的登封老区,今日正生机勃发。东边的徐庄镇依托高山林溪成为农旅融合的典范,西边的白坪镇正稳步推进红色基因与历史遗迹的融合发展。这些曾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崇山峻岭,正在展露迷人的青山绿水底色,成为强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嵩岳苍茫,这片红色热土正在激荡时代新声。登封正以“赶考”姿态,以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为纽带,将革命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血脉,推动红色文化与产业、旅游、教育深度融合,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力谱写“山河巨变、老区新貌”的辉煌篇章。

​记者 李晓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