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用脚步与笔触,守护巴渝文明的薪火

钱安 原创

2025-08-30 20:48

在重庆奉节这片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怀揣着赤诚之心的守护者——王小平老师。他以双腿为舟楫,于十乡八里的山水间穿梭;以笔触为灯盏,在岁月的长河中打捞那些即将消逝的传统文明。他是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奉节县作家协会会员,这些身份不仅是他文学造诣的象征,更是他守护传统文明征程上的勋章。

使命在肩:文明传承的担当者

与王小平老师的交流,宛如开启了一扇通往巴渝传统文明深处的大门。他忆起儿时在偏远小山村的生活,那一幕幕农耕时期的传统技艺与历史文化场景如电影般在眼前回放。清晨,公鸡的啼鸣声打破寂静,村庄渐渐苏醒。男人们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女人们则在灶房里忙碌,升起袅袅炊烟。而那些传统的手艺人,更是村里的焦点。铁匠铺里,火星四溅,铁匠师傅挥舞着铁锤,打造着各种农具;篾匠则坐在家门口,熟练地编织着竹篮、竹筐,手艺精湛得让人赞叹。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传统技艺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淘汰,甚至已然失传。曾经热闹的铁匠铺,如今已被冰冷的机器取代;篾匠的手艺,也因为塑料制品的普及而无人问津。那一刻,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王小平老师心中油然而生。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乡土作家,有责任成为这些传统文明的记录者与传承者。

传统技艺,绝非简单的生产方式或谋生手段,它是巴渝儿女乡愁记忆的寄托,是巴渝农耕文明的根脉所在,更是构建巴渝和美乡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一项传统技艺,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渝大地的历史长河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人民的智慧。王小平老师明白,一旦这些明珠失去光芒,巴渝文明的拼图将不再完整,后人也将难以触摸到先辈们的生活温度与文化脉络。

步履不停:探寻文明的行者

为了完成这份使命,王小平老师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却又意义非凡的探寻之路。他的双腿,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无论是崎岖的山路,还是泥泞的小道,都留下了他坚定的足迹。他走遍十乡八里,深入每一个角落,只为寻找那些隐藏在民间的传统技艺与文化瑰宝。

在巴渝地区,“九佬十八匠”是民间对传统行当的一种统称。劁猪佬、骟牛佬、打墙佬等“九佬”,金匠、银匠、铜匠等“十八匠”,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技艺,支撑起了巴渝地区的生产生活。然而,“九佬十八匠”只是冰山一角,像奶妈、私塾先生、酿酒匠等众多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同样是巴渝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小平老师如同一位执着的寻宝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他走进村庄,与老人们促膝长谈。那些老人,就像是一本本活的历史书,他们口中的故事,充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智慧。记得有一次,他拜访一位年逾古稀的劁猪佬。老人坐在昏暗的屋子里,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详细地讲述了劁猪的技巧和流程,从如何抓住小猪的脖颈,到如何精准地进行手术,每一个细节都娓娓道来。王小平老师听得入神,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

他还观察每一件古老的工具和手工艺品,仿佛能透过它们触摸到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他发现了一间废弃的铁匠铺。铺子里,生锈的铁锤、风箱和铁砧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王小平老师轻轻地抚摸着这些工具,想象着当年铁匠师傅们在这里辛勤劳作的场景。他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工具的模样,也记录下了那段被遗忘的历史。

笔触生花:文明传承的使者

如果说双腿是王小平老师探寻文明的舟楫,那么笔触则是他传承文明的利器。他用文字为传统技艺和文化记忆搭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让它们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能够熠熠生辉。

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传统行当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比如爆米花师傅,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爆米花师傅到来时村庄的热闹场景:“在一切都是寂静安然的,只有爆米花师傅来了才能唤醒整个村庄。小孩子欢呼雀跃,大人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年味伴着爆米花的香味一起飘进了山乡。”这段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爆米花师傅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唤起了我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再如背夫,在往昔大巴山地区交通闭塞的岁月里,他们是物资流通的桥梁。王小平老师详细描述了背夫们的生活:“他们身负沉重的背架,手持打杵,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如不知疲倦的行者,往返奔波,运送着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物资。”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能看到背夫们坚毅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为生活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王小平老师的文字不仅仅是客观的记录,更是融入了他对传统文明的热爱与思考。在描写补锅匠时,他写道:“补锅匠大多来自外乡,他们挑着担子,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提供上门服务。补锅这门生意,相较于其他行业,业务量着实不算多。毕竟,一口锅买回家,往往要使用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状况。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行当,却在乡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锅,一家人就得饿肚子。补锅匠就像是乡村生活的守护者,用他们的技艺,维系着乡村的烟火气息。”

他的文章,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巴渝地区的乡村之中,亲身感受着传统文明的魅力。许多读者在读完他的作品后,纷纷表示对巴渝传统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困难重重:坚守使命的考验

然而,王小平老师的探寻与记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时间和精力的考验。为了走访更多的村庄,采访更多的手艺人,他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位传说中的老匠人,他需要在山里走上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而且,每次采访完后,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整理和写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长期的奔波和劳累,让他的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其次是资料收集的困难。许多传统技艺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录。老艺人们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模糊,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细节,王小平老师需要反复采访多位老人,进行比对和验证。而且,一些传统技艺已经失传,相关的资料更是寥寥无几。他只能通过一些老照片、老物件和老人们的回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

此外,社会的不理解也是他面临的问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有些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录这些即将消逝的传统技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和资源的行为。但王小平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总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微光汇聚:同行者的力量

尽管困难重重,但王小平老师并不是孤军奋战。他的坚持和努力,逐渐感染了身边的一些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他的行列中来。

有一些年轻人,被王小平老师的故事所打动,主动找到他,表示愿意跟随他一起去探寻和记录传统文明。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陪着王小平老师走村串户,学习传统技艺,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的瞬间。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为王小平老师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们有着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传统文明的魅力。

还有一些文化爱好者,通过阅读王小平老师的作品,对巴渝传统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宣传和推广巴渝传统文明。他们举办传统技艺展览,邀请老艺人现场表演;他们开展文化讲座,向更多的人介绍巴渝传统文明的历史和内涵。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巴渝传统文明,也为王小平老师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文化价值:传统文明的意义

王小平老师所记录的巴渝传统文明,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是巴渝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反映了不同时期巴渝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通过研究这些传统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巴渝地区的历史变迁,填补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从文化角度来看,巴渝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项传统技艺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比如巴渝的木雕艺术,其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巴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巴渝的民歌民谣,质朴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表达了巴渝人民的情感和心声。这些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

从社会角度来看,传统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当我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时,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民族身份,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而且,传统文明中的一些价值观,如勤劳、善良、坚韧等,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未来展望:文明传承的延续

展望未来,王小平老师充满了信心。他希望能够继续深入挖掘巴渝地区的传统文明,记录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计划出版更多关于巴渝传统文明的书籍,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他还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巴渝传统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他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意识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传承力量。

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记录和传播巴渝传统文明。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更多关于传统文明的文章、图片和视频,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了解和学习。他还设想开发一些与传统文明相关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让传统文明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结语

王小平老师用脚步与笔触,书写着巴渝传统文明的壮丽篇章。他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在岁月的长河中寻找那些失落的文明碎片;他是一位执着的守护者,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传统文化的尊严;他是一位无私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巴渝传统文明。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像王小平老师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根,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以王小平老师为榜样,共同守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文明的薪火在新时代继续燃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期待着巴渝传统文明在王小平老师和更多人的努力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巴渝传统文明将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