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燕京拜谒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之墓,敬赠敢死队队长仵德厚画作
丹青寄意缅先烈,爱国情怀承薪火
——画家刘燕京拜谒仵德厚之墓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的特殊年份,著名画家刘燕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民族历史的敬畏,以及深沉炽热的爱国情怀,特意从居住地咸阳市秦都区出发,前往80公里外的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雒仵村,拜谒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之墓,并敬赠精心创作的画作,以艺术之名回望峥嵘岁月,以赤子之心传承英雄精神。
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史上镌刻着“不屈”二字的丰碑。彼时日军铁蹄肆虐,妄图凭借凶猛攻势打通津浦线、侵占徐州,进而加速“灭亡中国”的野心。危急关头,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30师176团3营营长仵德厚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担任敢死队队长。他带领40名队员腰束手榴弹、枪上刺刀,于夜色中向着台儿庄城内的日军发起冲锋。逐屋争夺的巷战里,子弹与炮火交织,鲜血与硝烟弥漫,敢死队员们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与敌人死战,最终扭转战局,助力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首次重大胜利,歼灭日军1万余人,狠狠击碎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此役过后,40名敢死队员仅3人幸存,仵德厚带着满身伤痕活了下来,成为这段悲壮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此后,他又先后投身房山战役、娘子关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诸多硬仗,每一场战斗都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祖国的长城。
对刘燕京而言,缅怀抗战先烈、书写民族英雄,从来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源于骨子里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多年来,他始终以画笔为“传声筒”,聚焦抗战历史与英雄人物,试图通过艺术的力量,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铭记先辈们为家国所付出的牺牲。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他更是将这份情怀融入笔墨,耗时数月完成了敬赠仵德厚的画作——画面中,仵德厚手持武器、目光如炬,敢死队员们紧随其后,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留下坚定冲锋的背影,每一笔色彩都饱含对英雄的敬意,每一处细节都倾注着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刘燕京的此次拜谒,不仅是一位画家对英雄的致敬,更是一份爱国情怀的生动表达。八十年光阴流转,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民族的血性与精神永远不该被遗忘。“画笔虽轻,却能承载最重的历史;墨色虽淡,却能勾勒最深刻的记忆。”这幅画作不仅是对一位抗战老兵的致敬,更是对一个时代的铭记,对一种精神的传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艺术、这样的记忆、这样的敬畏——因为知道来路艰辛,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寸阳光。让英雄精神跨越时空、代代相传,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