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现在成了中国互联网江湖的“水泊梁山”?|豫记

豫记 转载

2025-08-29 15:18

前一阶段,对郑州内容电商小红书“郑州帮”、微短剧“郑州帮”、抖音“郑州帮”等互联网产业的污名化甚嚣尘上。这个地方的互联网产业生态究竟如何?

郑州互联网从业者究竟是行业的“补位者”“潜水者”,还是“引领者”或“颠覆者”?

其实细细考察,我们会发现,在算法统治的时代,普通人依然能够用自身的真诚、韧性、勤奋和智慧,在层层缠绕的数字世界的缝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可以揭竿而起的“山头”。

这些“草根军团”为了生活而打拼、而奔跑的光芒,从来都遮蔽不住。

撰文|周健

01/

郑州”草根军团”,在互联网江湖杀出一条血路

逢着上下班的时间,每次路过郑州的一些写字楼,看着那摩肩接踵的年轻人进进出出,我都会产生一种恍惚感:这就是那些被称为互联网“码农”、大厂“搬砖工”的“草根军团”吗?

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倏忽而来,匆忙而去,好似郑州这座城市的海底,有成簇的梭鱼群、鲱鱼群在乌压压或闪亮亮地来回游动。

这里面,有让小红书又爱又恨的内容电商“郑州帮”,他们创造了让业界震惊的“线上富士康”;

有平时蔫头、一到网上就辣气十足的众多头部主播,这些人塑造了直播电商“南杭州、北郑州”的分布格局;

有将“产业品牌+私域经营”“人联人”互信模式打得爆满的私域电商操盘手,他们直接成就了郑州“私域之都”的声誉;

有瞅准机会一窝蜂去拍微短剧的众多制片、导演、写手、演员,这些人的勤奋将微短剧“西有西安、东有郑州”、全国出片量排名第二的行业地位直接夯牢;

还有更多的“跑男社团”、网文写手、数据分析师、AI算法师、网络切片工、动漫设计师、大数据管理员,等等。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里没有杭州、深圳那样的电商贵族,却孕育着中国最生猛、最具活力的互联网草根生态。

也就是说,当北上广追逐算法精英时,郑州的草根军团却用流水线式的野路子,在互联网江湖杀出了一条血路。举旗否?逍遥否?招安否?围剿否?总盖不住那草木葳蕤、虎啸山林般的生生不息。

我们姑且可称他们为中国互联网江湖的“水泊梁山”吧,一些平台总是想着将他们“招安”或“剿灭”,却总是幻想破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晁盖”一个接一个,“武松”“鲁智深”一群接一群,这江湖,不再是几个“高俅”或“宋江”们的江湖。

02/

“聚义厅”里,多业态开山立派

郑州的互联网生态,宛如《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各路草根军团如同一百单八将,凭借独特的优势在此开山立派,共同构筑起多业态共生的“聚义厅”,每个细分领域都有着令人惊叹的规模与活力。

先说小红书也即内容电商的“郑州帮”,这个直接就业人数不足万人的军团,缔造了“线上富士康”神话。其开山鼻祖被称为“万牛会”,至今仍很活跃,仍执江湖之牛耳。

郑州是小红书的福地,其最早的物流仓储区,据说就设在郑州保税区内。现在,小红书“郑州帮”是郑州互联网江湖杀出来的一支极具冲击力的“生力军”。

这支规模不大的内容军团,月产笔记20万篇,产能惊人,其核心打法,简单说就是“素人号海战术 + 水下种草”的组合拳:

编辑每日固定发布6条笔记,一旦产出爆文就能获得50元奖金,尽管基础薪资仅3500元且多数团队过去不缴纳社保。不过,就是这样一支看似低成本运营的队伍,却撑起了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隐秘经济。

这套模式,被业界称作“线上富士康”,能将内容生产彻底转化为电子流水线。他们制定了详尽的标准作业程序(SOP),从爆文模板挖掘、产品拍照仿写,到笔记发布与互动引导,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

一个80人的“郑州帮”团队,月产笔记量能轻松碾压一线城市品牌方的精英小队——前者凭借海量账号与高频更新,在小红书平台形成“内容矩阵”。

一个案例是,某内衣品牌通过他们的“需求制造机”玩法,让A账号发问“什么黑咖啡回购五次以上”,B 账号以素人口吻在评论区推荐,直接实现品牌关键词搜索霸屏,单月销售额即可提升200%。

从发展轨迹看,“郑州帮”最早脱胎于郑州传统批发市场的商贩群体,他们熟悉“薄利多销”的底层逻辑,在互联网时代将这一逻辑嫁接到内容电商领域。

早期他们在淘宝、拼多多摸索铺货模式,积累了供应链经验;小红书电商化浪潮来临时,他们迅速抓住“素人种草”的流量红利,用“人海战术”与“标准化生产”打开市场,如今已成为郑州互联网就业的“蓄水池”。

据说,仅金水某电商园区,就有数万名年轻人依托“郑州帮”相关岗位实现就业。

再说直播电商群落。在郑州互联网江湖的版图中,直播电商是当之无愧的“大寨”。今年一季度,中国(郑州)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交易额就突破 20 亿元,涌现出了漫岩、小花妞、乔乔好物、九牛、海一云商、夺冠等众多全国知名的电商平台或主播。

而为了巩固“南杭州、北郑州”的直播电商格局,郑州市正全力推进产业基地扩容,目标是培育 100 家头部 MCN 机构,带动10万人就业。

目前,基地内已形成“主播孵化 - 供应链整合 - 物流配送”的完整生态:新人主播可免费使用基地的直播间与培训资源,成熟主播能直接对接郑州周边的服装、食品、家居产业带,拿到一手货源;物流方面,依托郑州交通枢纽优势,商品从基地发出,全国多数城市可实现“次日达”,物流成本比杭州低15%。

这支直播军团的“草根性”体现在团队构成上,多数 MCN 机构的创始人是从实体店主、微商转型而来,没有大厂背景却深谙用户需求。比如大观国贸入驻的达人主播,多数就由原服装批发商转化而来。

第三就是微短剧江湖了,各类“豫味IP”出品了居全国第二的微短剧产量。这一点自不用多说。

值得注意的,现在郑州的这一产业,正朝“微短剧+”上转变,文旅、购物、美食等等,都成为微短剧链接的场景内容。

在业内正因看到这一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郑州市的扶持政策也为“军团”的发展添力:对微短剧企业给予各种扶持政策,还搭建了各种中原微短剧孵化平台,对接编剧、演员、平台资源,帮助小团队快速成长,目前,相关更大力度的引导政策正在加紧出台。

第四,要重点说说私域电商领域了,郑州人在业内首创性地打造出涵盖1.2亿用户的“信任经济网”,全国罕见。

怎么讲?郑州的私域电商操盘手,已将“私域流量”玩出了“生态级”水平,他们依托本地企业,构建起一张庞大的“人联人”信任经济网,让郑州“私域之都”的名号实至名归。

比如,郑州某大型餐饮企业通过线下门店引流,积累了1.2亿私域用户,这些用户贡献了品牌35%的订单量——私域社群中,工作人员会定期发布新品试喝、优惠活动信息,还会收集用户反馈优化产品。

最典型的例子是他们根据用户建议推出的“桑葚摇摇奶昔”,上线首周就通过私域渠道卖出 500万杯;UU跑腿则创新“跑男社区团”模式,将数十万配送员转化为“生活管家”,既负责配送,又能帮社区居民采购生鲜,通过复用运力降低生鲜损耗50%,同时提升配送员收入;某大型电器电商更是将私域运营做到极致,企业微信社群的复购率提升40%,社群内不仅发布商品信息,还会分享员工服务故事、售后保障政策,用“真诚”建立用户信任,有用户表示“只要胖东来社群推荐的商品,我都会直接买,不用犹豫”。

这些私域案例的核心逻辑,都是“从流量到留量”:不依赖公域平台的不稳定流量,而是将用户沉淀到私域,通过持续互动建立信任,最终实现复购与裂变。

这种模式不仅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还带动了大量就业——据业内人士统计,仅私域运营相关岗位,目前郑州就带动了超10万人从业。

以上只是当前郑州互联网江湖中最常见的几种业态,今后一定还会层出不穷。

03/

像“黑旋风”那样,只用“三板斧”,就能破了既有格局?

郑州的互联网草根军团,如同《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打法不循常理、充满野性,凭借“三板斧”式的核心战法,往往能在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江湖中快速破局,用低成本实现高产出。

比如小红书“郑州帮的”蚂蚁撼大树,只用“3331管理术”就撬动了行业的效能革命。

“郑州帮”独创的“3331管理术”,堪称是互联网人海战术的极致体现:1名组长管理 3名编辑,1名主管管控3名组长,形成层级清晰、效率极高的管理体系。

在这套体系下,员工的工作如同精密仪器般运转:每天早上先挖掘小红书平台的爆文模板,然后根据模板拍摄产品图片、仿写文案,确保每个编辑日发6条笔记;一旦某条笔记达到百赞,团队会立即组织人员在评论区刷“求链接”“在哪里买”的互动,引导用户下单。

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是“60 分人才 + 120 分执行”:用 3500 元月薪招聘的员工,虽没有一线城市万元薪资人才的创意能力,却能凭借高强度的执行,实现产能碾压。

以上海某品牌方的精英小队为例,10人团队月产笔记约500篇,而郑州一个80人的“郑州帮”团队,月产笔记能达到1.5万篇,且爆文率稳定在 5%-8%,部分头部团队甚至能达到 10%。

正是依靠这种“蚂蚁雄兵”式的人海战术,郑州的内容电商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下沉市场,实现强大规模效应。

再说郑州电商团队善用的场景造神术,用烟火气作为背景,用故事渲染购物气氛,让用户产生共鸣,最终实现转化。这一点与一线城市互联网团队追求的“精致化”“高端化”,截然不同。

例如在银发经济领域,郑州的运营者将场景化玩到了极致。他们针对55-70岁的用户群体,推出“晨间菜价直播,主播在菜市场实时播报蔬菜价格,同时制作“大字版购物流程,手把手教用户下单,最终实现用户年消费达万元,支付转化率提60%。

这种“真实感”的背后,是郑州草根军团对下沉市场用户的深刻理解:这些用户不相信空洞的广告,却愿意为“身边人的推荐”“真实的场景”买单。

 正如某私域操盘手所说,“我们不需要做高大上的内容,只要让用户觉得‘这就是我身边的事’,他们就会愿意跟着买”。

除了直接切入市场,郑州草根军团还深谙“借势而为”的道理,善于利用当地政策红利,为自身发展“锦上添花”。他们总结出“三把政策快刀”,即精准对接政府资源,直接降低运营成本,快速抢占市场,在现实中屡试不爽。

其中第一把快刀是“免佣金直播间”。中原国际私域直播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176个免佣金直播间,企业无需支付场地费、设备租赁费,只需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服务费,这让中小直播团队得以“零成本启动”。

第二把快刀是“跨境物流便利”。郑州航空港区推出“24 小时中原达”跨境物流服务,商品从郑州发往海外,通关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这为郑州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某做美妆跨境电商的团队,依托这项服务,将海外订单配送时效从7天缩短至3天,复购率提升15%。

第三把快刀是“基金赋能”。郑州市设立“私域创新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私域电商企业给予各种扶持,这让大量传统企业愿意转型私域,开拓新战场。

04/

还是要摆“风云擂”,只管创新,只管卷,不惧争议

如同水泊梁山的好汉亦正亦邪,郑州的互联网模式也始终各种争议甚至质疑中。有人称赞其是“效率革命”,也有人批评其“内容异化”;有人看好其“流量洼地优势,也有人担忧其“人才荒漠困境;有人认可其“生态闭环”能力,也有人指出其“资本短板”。这些争议,其实恰恰说明了郑州互联网江湖的活力和潜力所在。

为什么这样说?

要知道,小红书“郑州帮”的“线上富士康”模式,通过标准化SOP,将内容生产从“创意驱动”变为“产能驱动”,大幅降低了内容制作成本,也让更多中小企业能通过内容电商触达用户,无疑是一场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效率革命”。

但与此同时,“内容异化”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比如为了追求爆文,部分“郑州帮”团队采用“钓鱼帖”“同质化复制”的方式,导致平台内容质量下降。

曾经,某内衣品牌通过“郑州帮”的“需求制造机”玩法霸屏后,老客户投诉量翻倍,不少用户表示“满屏都是推荐,感觉很假,拉低了品牌调性”;更有甚者,部分团队直接复制其他账号的文案与图片,稍作修改就发布,导致小红书平台出现大量“撞脸”笔记。

这种野蛮生长的模式,终于在2025年遭遇“铁壁”——小红书算法升级,严打同质化内容,“郑州帮”的复制内容爆文率从10%骤降至1%,不少中小团队因此面临生存危机。日前,《南方周末》曾专门发文,表达小红书平台控制者对此的强烈不满。

但争议背后,我们也应看到“郑州帮”的自我调整:面对平台规则变化,头部团队开始组建“原创文案组”,招聘专业文案人员提升内容质量;部分团队则转型“垂类深耕”,聚焦家居、美妆等细分领域,打造专业账号,不再依赖“号海战术”。

这种调整,其实恰恰成了郑州草根军团“适应力强”的体现。

本就是来自草根,还有什么不能适应、不能接受的呢?

也难怪,郑州的“三低优势”——与北上广深相比,这里的人力成本仅为它们的50%,Saas 成本也低30%,物流成本也会低上15%——使其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流量洼地”。相关不完全统计显示,2023~2024年,仅直播电商领域就有超100家外地企业入驻郑州。

但“流量洼地”的背后,却是“人才荒漠”的困境:郑州虽有116万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二,但211高校仅郑州大学1所,高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在互联网核心岗位上,郑州的薪资水平仅为一线城市的一半,算法工程师、高端运营等岗位的流失率超40%;某微短剧团队负责人坦言:“我们想做AI生成剧本的技术升级,但在郑州招不到资深的算法工程师,只能从北京远程招聘,沟通成本很高。”

为了破解这一困境,郑州市政府正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出“中原英才计划”,对引进的互联网高端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安家补贴;与全国20所高校合作,开设“互联网运营”“直播电商”等定向专业,培养本土人才;同时,APUS 全球第二总部落地郑州,河南籍北漂人才回流率提升18%。

这些举措,一定意义上逐步缓解了郑州的人才压力。

凭借强大的产业基础与创新能力,郑州的互联网企业已构建起相对比较完善的“生态闭环”。如UU 跑腿复用运力,打造“配送 + 团购”生态,既解决了生鲜配送的损耗问题,又提升了配送员收入;蜜雪冰城将私域用户与线下门店结合,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私域复购”的闭环。

但这些生态闭环的扩张,却受限于本土长期存在的“资本短板”问题。

UU 跑腿在B轮融资中仅获得 4亿元,而北京的闪送同期融资额 25 亿元,不足对方1/ 5的资金,让UU跑腿错失了向全国扩张的良机;某微短剧头部企业,原本计划收购北京的编剧团队,却因融资不足被迫放弃;某互联网出行平台原已成为“高德五虎”之一,很具有上市潜力,但长期在本土融资困难,眼看着外省其他同行一个个登陆香港联交所。

郑州的资本环境之所以薄弱,一方面是因为本地 VC机构较少,多数企业依赖外地资本;另一方面,政府产业基金受国有资产流失顾虑束缚,缺乏合肥那样的“容错机制”,不敢对早期互联网企业大胆投资。

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

不过,这一局面正在改变。近两年,随着各种新经济业态在郑州的蓬勃发展,各路资本正与本土企业广泛对接,华鼎供应链、脱颖实业智慧物流等,已获得融资。另外如微短剧行业,一时间资本的加持效应也极为彰显。

05/

最终还是要“杀将去”,在开新局中壮大起来

面对“内容异化”的指责、“人才荒漠”的困境、“资本短板”的限制,郑州的互联网草根军团没有退缩,而是如同梁山好汉般“杀将去”,主动突围,以草根韧性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这项工作的助力,首先得益于地方政府以算力赋能新基建,以AI重塑生产效率的相关举措。

据了解,郑州目前正全力打造“算力底座”,为互联网产业赋能。国家级超算中心(算力100PFLOPS)、38个数据中心(算力规模 6200P)已构建起“郑庆哈城市算力网”试验场,企业可低价使用高质量算力资源,这为互联网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而作为其下游应用场景之一,郑州科技城区块链产业园自2022年5月运营以来,已入驻30余家头部企业及配套机构,包括南京熊猫电子、格尔软件等上市企业3家,杭州趣链、浙江数秦等“独角兽”企业2家。

年轻从业者更注重工作价值,不再满足于内容复制。AI工具的兴起,为不少电商团队提供了新助力。它强大的文本生成和语义理解能力,能提升内容创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把握消费者需求,产出优质内容。

同样,备受争议的微短剧产业领域,AI技术更是让“郑州速度”和“郑州成本”再升级。

目前,一些头部微短剧团队引入AI克隆工具后,能够实现“剧本生成—角色配音—场景合成”的全流程自动化:AI根据用户偏好生成逆袭、甜宠等不同类型的剧本,克隆演员声音完成配音,再通过AI场景生成技术搭建家居、职场等虚拟场景,原本需要 5 天的拍摄周期缩短至1天,日产能从3部短剧飙升至10部,且制作成本降低40%。更关键的是,AI还能精准分析平台数据,为剧本调整提供建议。

就连曾因“同质化”而饱受指责的“郑州帮”,也在算力 AI的加持下找到了一些新方向。

不少“郑州帮”团队搭建了“AI内容生成中台”,通过超算中心算力训练模型,能快速分析小红书平台的热门话题与爆文结构,自动生成符合平台调性的文案与配图方案。

编辑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就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笔记,不仅日发笔记量从6条提升到10条,原创内容占比也从30%提高到75%。在小红书2025年算法升级后,其爆文率反而从1%回升至 8%,一定程度上成功摆脱了外界指责的“复制依赖”。

目前,郑州的互联网生态正从单一业态向跨界融合升级,其中跨境电商与本土产业的绑定尤为亮眼。作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州借助航空港区“24 小时中原达”跨境物流优势,再叠加算力网络的数据分析能力,构建起“本土生产—跨境销售—数据反哺”的闭环。

目前,郑州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专门开设了“跨境直播专区”,入驻企业可通过算力网络实时调取海外市场数据,调整直播策略。

这样的技术换道与生态升级,让郑州逐渐摆脱了“人才荒漠”的标签,成为互联网人才回流的“新洼地”。

麒麟合升(APUS)全球第二总部落地郑州后,不仅带来了20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还吸引了300 多名河南籍北漂工程师回流。在这些工程师眼里,郑州的算力基础设施与一线城市差距缩小,且生活成本更低,“在北京租一间房的钱,在郑州能买一套房”。

目前,郑州本土高校正在加速培养“算力 + 互联网”复合型人才。郑州大学开设“信息安全(嵩山实验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特色课程,与众多区块链企业、微短剧公司建立实习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真实项目开发。

2024 年,该校互联网创新班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 50% 以上选择留在郑州工作,为本土互联网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06/

在数字世界中缝隙中,建立能揭竿而起的“山头”

历史上,总有人批评郑州是一座与互联网产业“擦肩而过”的城市。这里面有一个背景,当人们谈论互联网经济的黄金时代,目光往往聚焦于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南山科技园、杭州的西溪湿地,却鲜少提及郑州的名字。

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有其客观背景。

早期互联网创业潮中,郑州既没有诞生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现象级巨头,也未形成类似北京“后厂村”那样的密集产业带,更缺乏上海、广州那样与国际资本深度联动的窗口优势。但若因此断言郑州与互联网绝缘,实则是对这座城市发展韧性与战略定力的误读。

因为深入观察便会发现,郑州从来不是互联网产业的“缺席者”,而是以独特的姿态扮演着“隐形冠军”的角色,甚至可称得上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水泊梁山”——那些未被聚光灯追逐的草莽英雄、深耕细分领域的实干者、默默夯实基础设施的耕耘者,在这里聚集生长。

这种“沉浸于水面之下”的特质,恰恰体现了其对长期价值的坚守:不盲目追逐短期风口,而是聚焦底层能力建设,在网络安全、算力支撑、数字贸易等需要时间沉淀的领域筑牢发展根基。

如今,这种厚积薄发的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显性竞争力。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郑州在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服务领域的防护体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服务的算力支撑、跨境电商全链路服务的生态协同,都展现出独特的比较优势。

你说它是互联网江湖的“补位者”“潜水者”也罢,或者说它是细分领域的“引领者”“颠覆者”也罢,其实都难以遮挡那些为了生活而打拼的“草根军团”所展现的奋斗精神的光芒:在算法统治的时代,普通人依然能够用自身的真诚、韧性、勤奋和智慧,在铁打的数字世界格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可以揭竿而起的“山头”。

这是指你、指我,指那如蝼蚁一般的芸芸众生。

 

© THE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