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巧:传承匠心,续写老字号传奇

长三角风采 原创

2025-08-28 14:43

在乌镇的悠悠岁月中,我有幸结识了一位令人钦佩的匠人—— 徐立巧。作为泰丰斋的第五代传人,肩负着传承与发展姑嫂饼制作技艺的重任,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坚守与在新时代勇于创新的无畏精神。

本文作者资深媒体人陈凤玲与徐立巧

初见徐立巧,她虽已过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谈及姑嫂饼,眼中满是深情与热爱。早年,姑嫂饼受地域局限,市场狭小,一年到头收益微薄,仅在过年时才会少量制作。2000年,乌镇景区对外开放,徐立巧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契机,带着泰丰斋入驻景区。她感慨地说:“要是没有乌镇的旅游开发,姑嫂饼早就没有了。”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姑嫂饼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当地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为传统技艺传承搭建广阔舞台的有力见证。政府这一举措,让泰丰斋这样的传统企业有了展示的机会,得以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起航。
随着姑嫂饼名气渐长,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外地游客反映,将糕点带回家后,常常碎成粉末。而且传统姑嫂饼包装技艺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生产。面对这些难题,徐立巧没有丝毫退缩,在与她深入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她对问题解决的决心。她反复试验,调整配方与制作工艺,最终成功解决了糕点易碎的问题。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她还研发出多种新口味,并推出主打健康概念的姑嫂饼。在包装方面,她简化流程,使之更适合大规模生产,让姑嫂饼得以更广泛地走向市场。这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
2016年,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为泰丰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徐立巧在和我分享这段经历时,眼中闪烁着光芒。她带领儿子与女儿投身电商领域,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这一创新举措成效显著,泰丰斋的销量大幅增长,产值可达千万元。如今,徐立巧并未满足于现状,她正带领泰丰斋大力发展产业技术,积极筹备进军国际市场,立志将姑嫂饼这一传统美食推向世界舞台。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而在企业发展的背后,政府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方面所给予的帮助,虽未被徐立巧过多提及,但我深知这是企业能够稳步前行的重要保障。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助力泰丰斋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徐立巧始终怀揣着一颗仁爱之心。她在工厂中为残疾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与尊严。残疾工人初入工厂时,往往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情绪容易失控,但徐立巧总是耐心地关心他们,遇到困难时,她会给工人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拉一拉他们的手,给予他们安全感。久而久之,工人们与她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与默契。泰丰斋也因此在2009年被浙江省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评选表彰中评为“残疾人之家”,2013 年被评为嘉兴市扶残助残爱心单位。而徐立巧个人,也荣获浙江省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的事迹被中国新闻网、《中国妇女报》、《浙江日报》等众多媒体报道。
桐乡市政府一直以来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对积极参与助残等公益事业的企业给予肯定与支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视,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价值导向,徐立巧与泰丰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将爱心传递,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不仅如此,徐立巧还把企业约700平方米的场地无偿提供给工艺美术家协会,建成桐乡市工艺美术馆,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采访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徐立巧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她曾说:“让孩子熟悉家乡历史,了解家乡风物,我当然支持。” 儿时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经历,让她深知实地参观对孩子的重要性,那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徐立巧平日积极参与到青少年的教育实践中,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培养了潜在的接班人。这背后,也离不开政府对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视与推动,鼓励学校开展各类乡土文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徐立巧表示,将继续专注于姑嫂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她深知年轻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积极寻求与年轻人合作,吸收他们的创新思想,共同开发新产品,让姑嫂饼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持续创新发展。相信在徐立巧的带领下,泰丰斋必将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树立榜样。同时,也期待政府能够继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予传统企业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陈凤玲)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