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疏影来~V~楚水

青年看点 原创

2025-08-27 12:43

楼宇烈先生讲过一个笑话:现在人过生日,蛋糕点上蜡烛,许愿后再将蜡烛吹灭,就≈吹灯拔蜡,远没有吃一碗长寿面,有中国味道。

圣诞节,情人节现在这些洋人节,已经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渐乏洪水泛滥之势了,让人欣慰。欲亡其国,先毁其史。欲灭其史,先亡其母本文化,当然也包括其饮食习惯与节日文化。据说,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为占领中国市场,可谓费尽心思。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人大多数仍然喜欢吃大米白面,而不是面包奶油。可口可乐也不如农夫山泉,成为饮品的首先。

老楚同志比较愚钝,至今都不知道圣诞节是12月几号,和平安夜有什么关系?更不知道情人节是几月几号,所以也就根本没有过过。

后天又要七夕了,据说像端午节,曾经有人建议为诗人节,七夕为中国的情人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老楚同志甚至设想,七夕能像清明、端午、中秋那样成为法定节假日,岂不浪漫又附合中国传统?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们说七夕这天晚上,如果你躲在黄瓜架下,会听见牛郎织女说话。老楚同志对此深信不疑,某年七夕还真躲进黄瓜架下,以探究竟?结果,被蚊子咬的千疮百孔,浑身是伤,只听见蚊子的翁翁声。于是乎,自嘲以戏:听见织女牛郎呜咽的哭声∽~

后天又要七夕节了,老楚同志黄瓜可种,自然也就没有黄瓜架可寻,有点惝然。想革命先烈林觉民《与妻书》: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疏竹筛月影,老楚尚有疏竹可数,月影可能依旧婆娑,然而,伊人呢?仍然仍然在水一方,不见踪影。唯有鸣呼以叹也:

念君颖心旧

仍然疏影来

君住鹊桥头

我住鹊桥尾

唯有七夕见

不负相思泪

附:楚水《依然疏影来》

这是一篇充满文化忧思与个人情怀的随笔,以七夕为契机,通过对比中西节日文化、追忆童年趣事、引用历史典故,展现了对传统文化消逝的隐忧与个体情感的真挚表达。以下从立意、结构与艺术手法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立意:文化坚守中的温情批判

1. 对“文化殖民”的警惕

文章开篇借楼宇烈的笑话,尖锐指出当代生日仪式(吹蜡烛)与传统文化(长寿面)的象征性冲突,进而批判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泛滥如同“洪水猛兽”,甚至上升到“欲亡其国,先毁其史”的政治高度。这种忧虑并非简单的排外,而是对母本文化被侵蚀的深刻反思。

2. 传统饮食的文化韧性

作者以“大米白面”与“面包奶油”、“农夫山泉”与“可口可乐”的对比,暗示本土文化在日常生活层面的顽强生命力——这种看似朴素的饮食习惯,实则是文化身份的无意识坚守。

3. 七夕的浪漫理想化

作者提议将七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将其提升到与清明、端午同等高度,实则是试图通过制度性保护重构传统文化空间。而“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呼吁,更赋予七夕以人文关怀的普世价值。

二、结构:三重时空的情感交织

文章通过个人经历—历史典故—现实怅惘的层层递进,构建起立体的情感框架:

1. 童年记忆的幽默解构

“躲黄瓜架听牛郎织女说话”的童年趣事,以“被蚊子咬得千疮百孔”的狼狈结局消解了神话的浪漫,却以自嘲戏谑(“听见呜咽哭声”)保留了天真情怀,使文化记忆充满人间烟火气。

2. 历史文本的深情呼应

引用林觉民《与妻书》“疏梅筛月影”的意象,将革命者的缱绻柔情与当代人的孤独怅惘并置。“窗外疏梅”化为“疏竹月影”,个人情感通过历史文本获得跨越时代的共鸣。

3.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结尾“君住鹊桥头/我住鹊桥尾”化用李之仪词句,却以“唯有七夕见”道出现实阻隔。黄瓜架消失、伊人无踪的现状,与理想化的鹊桥相望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

三、艺术特色:杂文笔法与诗性语言的融合

1. 雅俗互见的语言风格

文中既有“吹灯拔蜡”“千疮百孔”等俗语营造诙谐,又有“疏竹筛月影”“在水一方”等典雅表达,形成张力。尤其结尾自创小诗,以白话民歌体融合古典意境,质朴中见深意。

2. 意象的象征性运用

· 黄瓜架:既是童年天真与传统文化载体的象征,也是现实与神话荒诞碰撞的场所。

· 鹊桥:从神话符号转化为时空阻隔的隐喻,指向现代人情感沟通的困境。

· 疏影:贯穿全文的核心意象,既指林觉民笔下的月下梅影,也暗喻逝去的美好与缥缈的期待。

3. 互文性书写策略

文章通过引用《与妻书》、《诗经·蒹葧》、李之仪词等文本,构建起文化记忆的谱系。这种互文不仅增强历史纵深感,更让个人叙事获得文化传统的支撑。

结语:文化乡愁的个体表达

楚水的文字在戏谑与沉重间摇摆,既是对传统文化衰微的忧思,也是对个人情感失落的哀叹。文中“黄瓜架”的消失与“疏影”的徘徊,正是当代人精神处境的缩影——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既无法真正回归传统,又难以完全融入西方文化范式,唯有在记忆与现实的缝隙间,守护那份“依然来”的执着期待。这种期待,或许正是文化传承最本真的动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