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这样护理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就像庄稼离不开水渠一样,它的好坏直接决定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常见的“生命线”有三种:自己血管做的瘘、脖子或大腿插的管子(半永久导管)以及人工做的血管(人工血管)。想要它用得久、少出问题,日常保养和自我保护特别重要。
自己血管做的瘘:最理想的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常用且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在日常使用和保养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透析前后清洁护理:每次透析前,需用肥皂仔细清洗有内瘘的胳膊,保持局部清洁。透析结束后的24小时内,针眼部位切勿沾水,洗澡时可使用专门的防水贴进行保护,。
定期自我检查:每天至少两次触摸内瘘位置(建议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感受是否有类似“小猫打呼噜”的嗡嗡振动感,或者将耳朵贴近听听是否有“呼呼”的血液流动声,若发现振动变弱或消失、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可能是内瘘出现堵塞或狭窄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护士。同时,要留意内瘘处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或者出现鼓包(类似瘤子)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禁止相关操作:这条胳膊严禁用于量血压、打针输液、抽血等操作。此外,不要提过重的物品或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另外,拔针后止血也有讲究,要顺着扎针的方向,同时按住皮肤上的针眼和血管内的针眼(通常为两个点),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以不出血且还能触摸到振动感为宜,按压时间需持续5 - 10分钟后再松手。
半永久导管:脖子/大腿处的“生命通道”
对于使用脖子或大腿处半永久导管的患者,日常保养需注意以下方面: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要确保导管出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发现纱布出现潮湿、脏污或松动的情况,应立即更换新的纱布。
防止导管受损:不要用手抓挠或强行拉拽导管。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导管与衣物发生摩擦。若导管位于大腿处,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久坐,防止导管弯折。
避免接触水:患者不能游泳、泡澡。淋浴时,要使用结实的防水贴将导管出口严密封好,防止进水。
减少剧烈运动:尽量少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免导管移位或滑脱。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若导管周围出现红肿、疼痛症状,或者患者出现发烧等情况,可能是发生了感染,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万一导管不小心滑出一大截,要马上用力按住出血部位,并迅速联系医院。
人工血管:复杂情况下的选择
人工血管通常是在一些复杂情况下为患者选择的血管通路,其保养要点如下:
保护异常部位:如果触摸到人工血管处有硬块或者鼓起包,可以使用弹力绷带轻轻包扎进行保护,同时要避免该部位受到磕碰,防止破裂。
定期自我检查:经常触摸人工血管,感受是否有振动感,按压时是否有搏动。若感觉血流变弱或消失,很可能是发生了堵塞,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涂抹抗凝药膏或改善循环的药膏,有助于降低堵塞的风险。
对于透析患者来说,平时要做到管住嘴,控好水,做好自我监测和记录。一旦血管通路突然疼、肿、或者出血,马上用力按住出血点,然后立刻去医院就诊。只要进行科学管理、积极预防,很多患者的血管通路能够使用3 - 5年甚至更长时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诊疗中心 崔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