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深麓的茶与蚕,拓宽群众致富路
中原网讯 红色沃土绽新绿。大别山深麓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让茶叶种植和桑蚕养殖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也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8月26日下午,“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2025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走进当地的茶园和工厂化养蚕基地,感受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在天方慢庄民宿,负责人李立新想向我们介绍了将茶树种植与民宿经营相结合,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新农村的发展道路。
慢庄民宿项目秉承“保护古民居”的初衷,是以当地居民废弃的民居为雏形,在保留原来民居特色的基础上添加迎合现代人生活需要的设施整改、修葺而成,是集住宿、餐饮、休闲等为一体的慢生活体验式庄园。
民宿旁边,是共计500亩“茶草共生”的茶园。“所谓‘茶草共生’,就是我们茶树种植时,不打除草剂、不施化肥,保持茶园的原生态”,李立新介绍,“通过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我们茶园里的茶叶多年来农残检测均为‘0’。”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茶园内的草每年需要清理两次,在采茶季和除草时节,民宿的茶园每天都需要100多名工人采茶,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
槎水镇养蚕历史悠久,有“蚕桑小镇”的名号,其中中畈村为主产区,2022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蚕桑)示范村称号。
中畈村现有桑园面积1500亩,年养蚕3000余张、产茧150多吨,如此大的养蚕规模,得益于中畈村通过科技赋能,走出一条工厂化养蚕新路子。
走进中畈村蚕桑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多层养殖架,通过“工厂共育”出来的蚕宝宝正在进食桑叶。“这里养的小蚕,环境消毒做的全面到位,温度是人工可以控制的,在村民家里就没有这个恒温恒湿的条件”,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支部书记杨红旗向我们介绍,“养蚕工厂还优化增加了蚕农养殖批次,全年蚕农可养蚕6批次,可以大幅提高养殖户的收入。”
依托工厂化养蚕,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每年向周边150多户蚕农和专业大户提供2000张优质蚕苗,中畈村的蚕桑产业总产值也突破了1000万元。
通过做大做强蚕桑文章,中畈村还计划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我们这里春有桑牙菜、夏有桑葚果、秋有桑叶茶、冬有桑枝木耳和桑黄,可以说是‘四季有产品、全年有效益’”,杨红旗说,“结合蚕桑研学、桑园观光、采摘体验等项目,我们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蚕桑小镇’旅游线路,要一步延伸蚕桑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