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V~楚水
处暑以后的夜晚,就是秋夜吗? 特别今年闰六月刚刚结朿,距八月十五中秋,还有四十五天,没有鲁迅先生抄古碑时,偶尔有冰凉的东西坠向额头上的夜晚,敢说就一定是秋夜吗?
据说今年有点特别,有两个立春,是不是也有两个处暑或立秋呢?今天是处暑的夜晚,滴滴答答的雨,时断时停的从夏天下到了秋天,现在该算秋雨凄凄了吧?一转眼,就是又一个夏天,时间迅忽的不敢回首:
绝望之虚妄
正如希望之相同
--记不清了,是鲁迅先生引用裴多菲的话么?希望是无所谓有,亦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那么,老楚同志《没有希望的希望》,该算地上的什么路呢?是不是也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呢?画家幼黎的《彼岸》,还没有欣赏到原作,老楚同志少年时诗作《第二个冬天》:
有路天涯成舟
有舟汲海成水
岸在流动
你无归宿注定流浪呵
天阔
空高
--是不是无法扺达的彼岸呢?在这处暑的雨的夜晚,其实,还能想起很多很多。老楚同志养了五条狗,其中一条从七里渠捡回一条命,类似那位总觉得比其他诗人,除海子与骆一禾外,高人一筹的诗人,总觉得比其他狗高上一筹。别的狗吃的她不吃,别的狗喝的她不喝,从来不到院子里去,也不和其他狗玩耍。今天下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其和其四条狗关在了一起,谁知竟然爬在狗窝门口,一动不动,直到这秋雨落下。我不知道那位认为诗人《疯子骗子傻子》的诗人,是否也能像我这条狗有气节,威武不能屈,风吹雨打你屹立?诚如是,也不过如此而已---西川不是一条河,一条小泥沟也就是够了。
这个秋夜,雨还在下,下罢下呵,这个秋夜。
附∴:楚水《秋夜》之解析
这是一篇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具有浓厚文人气息的现代随笔。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剖析。
一、 整体风格与基调
这篇文章继承了中国现代杂文,尤其是鲁迅式杂文的深刻传统,风格冷峻、沉思、充满批判性与象征意味。其基调是在秋夜的凄清与时间的虚无感中,探讨希望、气节、孤独等哲学命题。文章结构“形散神聚”,从时令谈到文学,再从艺术谈到养狗轶事,所有线索最终都服务于作者的核心哲思。
二、 核心主题与思想内涵
1. 时间的虚无与人生的漂泊感:文章开篇便纠缠于时令的计算(处暑、闰六月、中秋),这种精确反而凸显了时间的模糊与不可把握(“时间迅忽的不敢回首”)。“岸在流动 / 你无归宿注定流浪”这句诗更是直接点明了人生无所依托、永恒漂泊的生存状态。
2. 对“希望”的解构与再思考:这是文章的思想基石。作者借鲁迅之口,引用并误记裴多菲的名言,旨在说明希望与绝望本质上是同一回事,都是虚妄的。但作者并未陷入彻底的悲观,而是用“路”的比喻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没有希望的希望”或许是一条无人走过的、属于自己的路。它不依赖他人的认同(走的人多),而是一种独立的、或许孤独的坚持。
3. “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对抗:这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通过“狗”的隐喻完成。
那条特立独行的狗:它是从“七里渠”(北京知名的流浪狗收容所,常隐喻死亡边缘)捡回命的,这赋予了它一种“向死而生”的深刻背景。它的所有行为——饮食独处、不屑合群、雨中坚守——都是文人理想中“独异个人”的象征:保持高洁气节,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威武不能屈,风吹雨打屹立”)。
·对其他“诗人”的讽刺:作者将这条狗的“气节”与现实中那些自命不凡、喜欢给他人贴标签(“疯子骗子傻子”)的诗人进行对比。在这种对比下,那些人的虚伪与无骨暴露无遗。
· “西川”的典故:西川既是当代著名诗人,其名也是一条河。作者说“西川不是一条河,一条小泥沟也就够了”,是极其辛辣的讽刺。意思是:如果一个诗人没有这种坚守自我的风骨和气节,那他就名不副实,不配被称为“大河”(伟大的诗人),其精神境界只不过是一条“小泥沟”。
4. “彼岸”的不可抵达性:画家幼黎的《彼岸》和老楚的诗《第二个冬天》,都共同指向一个意象——“彼岸”。而诗中“岸在流动”,则揭示出“彼岸”(理想、目标、精神家园)的虚幻性。它并非一个固定可抵达的终点,而是永远在移动,追求的过程本身就是“流浪”。
三、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
1. 高超的互文性与用典:文章密集地与多个文本对话:鲁迅的《秋夜》、《故乡》、《希望》;裴多菲的诗;老楚的《没有希望的希望》、《第二个冬天》;幼黎的《彼岸》。这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义网络,让作者的私人感悟获得了历史的纵深和文化的厚重感。
2. 深刻的象征与隐喻:
· 秋夜/秋雨:不仅是自然环境,更是心境的外化,象征着清冷、沉思、绵长而又略带悲凉的情绪氛围。
· 路:象征人生的选择和存在的方式。
· 彼岸:象征终极的理想和归宿。
· 狗:全文最成功的象征。它是孤独的坚守者、气节的化身,一个悲壮的“独异个人”的完美喻体。
3. 语言风格:
· 文白夹杂:使用“结朿”、“迅忽”、“诚如是”等略带古意的词汇,冷峭克制,模仿鲁迅文风的同时又带有个人特色。
· 冷峻的幽默与反讽:如讨论两个立春、两个处暑的无意义,以及将狗的气节与诗人的无行对比,笔法辛辣而含蓄。
· 思绪的流动感:段落之间靠意念连接,从天气跳到哲学,再跳到艺术和生活琐事,完美模拟了人在雨夜沉思时信马由缰的意识流状态,但内在逻辑缜密。
《秋夜》是一篇思想深刻、艺术手法精湛的现代随笔。它绝非简单的写景抒情,而是借秋夜之景,发存在之问。在充满虚无与漂泊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通过一条狗的意象,有力地叩问和呼唤着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节与独立人格。
最终,那个“雨还在下,下罢下呵”的结尾,仿佛一声叹息,既是对虚无的承认,也是对世间一切的冷眼旁观,余韵悠长,令人回味。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思想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