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优势+精准服务,郑州航空港生物医药产业迈入“深发展”阶段
记者 刘凌智
8月25日,河南省药监局赋能航空港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签约活动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此次签约活动围绕医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创新,不仅标志着航空港区医药产业发展迈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新阶段,更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开启了政企协同赋能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多维优势叠加:航空港区筑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根基
事实上,郑州航空港区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早已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为此次签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交通区位上,“四港联动” 的一体化格局让航空港区成为连接内外的重要枢纽。航空港、国际陆港、高铁港、公路港协同发力,其中郑州国际陆港(东连陇海线、西连京广线)拥有中东部地区首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核心功能区已建成投用;2小时高铁圈可覆盖国内4亿人口的生活消费市场,2小时航空圈能覆盖全国90%的人口和市场,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原材料运输、产品流通提供高效保障。
超大市场规模则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河南省近一亿人口、1000万市场主体、2000万中等收入群体,以及2.76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了稳定的医药内需市场。同时,河南医疗市场规模领跑全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数量、总床位数均居全国第一,医疗机构总数位列第三,8.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既为医药产品提供丰富临床应用场景,也为产业创新提供需求导向。
开放体系优势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边界。航空港区拥有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1+4+N”开放体系,“7×24 小时”客货运通关保障与“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让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有效降低企业跨境贸易成本。此外,已在卢森堡、新加坡设立海外办事机构,并谋划在迪拜、韩国增设海外商务中心,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搭建桥梁。
医疗资源的高度集聚更是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航空港区整合全省优质医疗创新资源,推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与中原医学科学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一体建设,目标打造全球首个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科学城。目前,已引进12位院士领衔的顶尖人才团队,落地5家省级实验室、11个临床研究所,集聚郑大一附院等优质医院资源,以及碧迪医疗、国药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建成多个特色专业园区,形成全链条产业生态。
精准服务赋能:省药监局为产业发展注入“加速度”
航空港区医药产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省药监局长期以来的精准服务与有力支持。省药监局始终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在监管与发展、规范与服务间找到平衡,全链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省药监局在航空港区针对性布局服务载体,专门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与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分中心,创新推出“区内办、就近办、马上办”的便捷审评审批模式。这一“零距离”服务举措大幅压缩了企业办事流程与时间成本,显著提升了审批效率,为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按下“加速键”。
高效服务的成效在数据中得到有力印证:2025年上半年,航空港区获批二类医疗器械产品达49个,在全省同类产品获批总量中占比11.24%,这一亮眼成绩正是便捷审批服务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不仅如此,省药监局还从技术保障与金融支持两大维度持续发力:一方面,推动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在航空港区挂牌成立,为医药产品质量把控、产业安全发展提供了专业权威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创新推出 “医证贷” 科技金融产品,精准对接医药企业融资需求,有效破解了企业研发、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难题,让企业的政策获得感持续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得到进一步激活。
如今,随着省药监局与航空港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开启协同发展的新征程。未来,航空港区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在审评审批、监管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为医药产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加速产业集聚,依托中原医学科学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提升开放能级,持续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汇聚,让航空港区真正成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为健康河南建设和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