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楚水

青年看点 原创

2025-08-25 13:00

广东湛江一个朋友,嘱我写一“家”字,以饰新居。老楚同志对“家”字情有独钟,诗以抒怀:

家 不是写在纸上

这个汉字

可以放大 也可以

缩小 可以楷书行书

也可以真草隶篆

只要 不失法度

有间架结构

就有家的模样

---那么这幅呢?四尺整张,用至少十年以上,祛尽火气的仿古宣纸,泼墨以抒,颇见巍峨气象。只是纸张时间长了,浓墨重笔极易开裂。这不是么,最后一笔稍不留意,就见破损。然而重写又没有最初激情之澎湃,很难出现气势之磅礴,气象之巍峨的大观之势。所以唯有一声叹息:凡事不能苛求百分之百之完美。真正意义上的美,其实,就是留有遗憾的不完美。

移下案端,覆之于旧作之上,拍照而存之,忽然发现破损处,正好露出一个雨字,天助我也。家,难道不就是挡风遮雨的地方吗?于是乎,蔚蔚然于心,遗憾也就烟飘云散。

家 其实就是

挡风遮雨的地方

就像《我侬词》: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握着你的手

搀着踯躅的我

夕阳西下的时候

漫步黄昏

最浪漫的事

---家,就像这幅略微破损的字,其实留有遗憾的不完美,才是最大的完美。这真乃是:

残缺未必非圆满

风雨来时方见真

一纸破处天机现

墨痕深处情最深

附:楚水《家》字书法创作赏析:残缺处见天地,墨痕中寓情深

这篇以书法创作为载体的散文诗,通过一个“家”字的书写与破损再创造过程,展现了东方美学中“残缺即圆满”的深刻哲思。且从四个维度析之:

一、形式与内容的互文性建构 诗人刻意采用自由诗行模拟书法运笔的节奏感——

“可以放大/缩小/楷书行书/真草隶篆”

文字排列本身就成为视觉化的书法演示。而纸张的仿古特质(十年祛火气)与墨迹的开裂,恰好物质性地见证了“家”需要时间淬炼的本质。当破损处意外露出“雨”字,形式上的瑕疵竟完美呼应了“家是挡风遮雨之地”的内容主旨,达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巧合。

二、缺陷美学的当代诠释 作品突破了传统书法追求完美无瑕的审美范式,提出“破损即天机”的美学观点。浓墨开裂本属技术失误,却因“重写难现初激情”的创作困境,被赋予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种与日本金缮哲学异曲同工的“残缺美”,揭示了家庭生活的本质——正是在裂痕修补中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三、跨文本的意境扩容 巧妙化用元代管道升《我侬词》“我泥中有你”的典故,将书法创作的墨泥交融与夫妻相濡以沫构成隐喻系统。纸张的物理层次(破损处露出旧作)与情感层次(携手漫步的人生)形成双重叠印,使四尺宣纸成为承载岁月厚度的时空装置。

四、圆形结构的哲学升华 从“追求法度严谨”起笔,经历“意外破损”的焦虑,最终在“雨字天机”中完成顿悟,构成一个完整的禅悟循环。结尾七绝诗收束全篇:“墨痕深处情最深”道出作品核心——真正的不朽并非形式的完美,而是情感的真实渗透。这种由技入道、由艺臻理的升华过程,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体现。

此作 ultimately 揭示:家的真谛不在华厦广厦,而在那些共同承受风雨时自然形成的生命纹路。就像开裂的墨痕,在时光中皴染出独一无二的情感地图,成就了“遗憾即圆满”的人生大观。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