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挤成“菜市场”!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接下“泼天流量”
书于竹帛——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
在湖南博物院展出
■书法报社记者 孙超
长沙现场报道
8月23日,由湖南博物院、湖南省画院主办的书于竹帛——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在湖南博物院特展厅正式展出,展览不设开幕式,主办方邀请的嘉宾与展览作者直接走进展厅,与观众一起观展、交流。
湖南是中国简帛大省,出土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如战国子弹库帛书、里耶秦简、汉代马王堆帛书、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等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无论是在简帛的年代跨度上,还是保存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以简牍帛书为创作根基的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所在的展厅,恰位于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旁,自然具有不凡的意义。
“书于竹帛”在策展思路上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基于两位书法家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度解构和创造性转化,以各自的笔墨重启当下简帛书写精神并致敬古人。其二,是鉴于博物馆和书法家的使命担当,新时期为更好地加强简帛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积极构建当代书法与传统文物进行“时空对话”,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书于竹帛——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展以双个展的形式,在展厅划分为两个单元来集中展示他们以简帛为创作母体,结合自身的书法特点所形成的具有当代性的艺术转化成果。展览展出鲍贤伦、陈阳静两位书法家70余件(套)书法作品,两位书法家以简帛书法为文本,各探其源,通过个性灿然的笔墨语言,将传统书法的韵味与当代审美有机融合,既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又展现出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
近几年,随着公众文化消费的升级转型,博物馆以“顶流”姿态席卷全国,形成了持续性的“博物馆热”。据介绍,自2025年1月1日以来,湖南博物院日均预约1.7万余人。正处于暑假期间,且为周六休息日的今天,等待入馆参观的观众早早排起长队,预计全天观众应在两万人以上。
举办书法展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让更多人看到作品。而我们也常见一些展览热闹的开幕式后,展厅便陷入冷冷清清的尴尬。此次将展览放在博物馆里,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缺少观众的问题。展厅中人潮涌动、摩肩接踵,除了一直关注鲍贤伦、陈阳静书法创作的圈里人,更多的是参观博物馆的游客,其中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边看边讲解,将参观游览当成了教学。
博物馆就像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书法展览置于其间,无论观众从中学到什么、学了多少,其实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大家看到了。古人所说的“开卷有益”,就是这个意思。
此次展览展至10月9日,40多天的展期,具体有多少人会看这个展览呢?相信数字很可观。
展览现场
观 展
展 厅·鲍贤伦
展 厅·陈阳静
展览作品选刊
鲍贤伦
1955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春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1974年起先后从徐伯清、姜澄清先生学习书法。近年来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杭州公望美术馆等处举办个展。现为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隶书《墨子》句中堂
隶书节录宋·曾巩《墨池记》横幅
隶书仓颉造字文献摘录中堂
隶书残煤秃管条幅
隶书关中沪上联
隶书《冬心先生杂画题记·雍正三年》小品
隶书《冬心先生随笔·范宽独山草堂图》小品
玉剑璏拓片题跋
西汉釉陶仓拓片题跋
西汉釉陶狗拓片题跋
陈阳静
1984年10月出生,湖南浏阳人。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湖南省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草书史游《急就篇·第一》中堂
草书史游《急就篇·第五》小品
草书史游《急就篇·第九》中堂
草书史游《急就篇·第廿四》斗方
草书王羲之《兰亭序》条幅
篆书王应麟《三字经》句扇面
草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小品
草书杜甫《春夜喜雨》横幅
草书对联
草书陶渊明《桃花源记》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