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叶国富:一边永辉超市“胖改”调整阵痛,另一边名创优品业绩大好

新识研究所 转载

2025-08-22 21:28

 8月20日晚,永辉超市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跌2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亏损增加5.1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75亿元。

对于收入下滑的原因,永辉超市称主要是2024 年下半年开启整体战略与经营的深度转型工作,关闭长期经营亏损门店以及门店调改期歇业等因素所致。虽然调改门店收入较同期有大幅度增加,但无法弥补因关店产生的收入下降。

 报告期内,线上业务营收54.9亿元,占营业收入18.33%,线上业务较去年同比减亏3475万元;“永辉线上超市”自营到家业务及第三方门店覆盖率已达90%,其中,自营到家业务实现销售额31.4亿元,日均单量21.6万单,月均次月复购率为56.3%。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实现销售额23.6亿元,日均单量14.3万单。截至6月30日,已开通线上业务的调改门店达99家。

门店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全国门店网络优化工作,新增门店4家,面积1.9万平方米;已开业门店合计552家,覆盖全国26个省和直辖市;已签约未开业门店达79家,储备面积62.39万平方米。截至2025年6月30日,调改开业门店共计124家。

根据公告,自2024年5月启动学习胖东来模式以来,永辉超市聚焦品质与幸福的商业模式,在商品供应链变革、服务与顾客体验升级、员工福利与组织文化重塑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重构,从首批试点到逐步推广,调改工作已迈入规模化、系统化阶段。

有分析师指出,永辉的“胖改”是“选择性胖改”,其本身围绕的是自己的模块进行优化,且胖东来针对中高端消费者,而永辉过去的定位并非如此,在叶国富“带资进组”后,尽管依然在学习胖东来,但很有可能将名创优品的十元店模式带入永辉,形成“自有商品+十元店”的中低端破局之路。

3月17日,永辉超市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叶国富成为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会议之后,永辉超市进入“叶国富时代”。

随后在3月29日,永辉超市召开2025年度全球供应商大会。会上,叶国富表示,永辉超市必须要调改,“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永辉超市将坚持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

7月7日,永辉超市对外公布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提出“携手共建阳光供应链,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业内认为,永辉改革的决心很大。

从上半年的成绩单来看,叶国富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按胖东来模式调改、高调反腐的永辉超市,在转型期间依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在业绩会上,公司管理层回应表示,调改店完成后,销售相比调改前已有明显好转,下半年将继续推进门店调改和闭店工作。由于调改转型带来的短期阵痛,预计全年盈利承压,但进入Q4后会明显好转。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叶国富带领的名创优品(NYSE:MNSO,HKEX:9896)业绩表现亮眼。

 名创优品在8月21日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名创优品集团总营收达到了49.7亿元,同比增长23.1%。该季度毛利率44.3%,较去年同期上升40个基点。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6.9亿元,同比增长10.6%,经调整净利率13.9%。

2025年第二季度,名创优品品牌总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中国内地营收26.2亿元,同比增长13.6%,海外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28.6%。截至2025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品牌国内门店达4305家,本季度净增30家,海外门店数达3307家,本季度净增94家。

名创优品上半年股份回购及派发股息合计约10.7亿元,占经调整净利润的84%,上半年股份回购金额已超过2024全年。

截至8月22日,永辉超市收盘价4.96元,总市值约450亿元。名创优品收盘价47.06港元,总市值约577亿港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