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3409家经销商出逃,饮料业务五年首亏,还要硬提价?
2025年盛夏,快消巨头康师傅的日子并不好过。中期财报里,营收同比下滑2.7%的红色数字格外刺眼,这是其五年来首次中期收入滑坡;饮料业务更是创下五年内首次负增长,跌幅达6.3%。而在财报之外,终端货架上“统一冰红茶仅售4元”的标语,像一记记耳光,打在了坚持不降价的康师傅脸上。这场由2023年“5毛钱微调”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将康师傅拖入渠道崩塌、消费者背离、业绩失速的多重困局。
从“微调”到“雪崩”的导火索
时间倒回2023年11月,康师傅的一纸涨价通知曾引发行业震动。1L装冰红茶从4元跃升至5元,500ml装饮品计划从3元提至3.5元。在康师傅管理层眼中,这或许只是应对成本压力的“微调”,但在高度竞争的快消市场,这“5毛钱”的差价,却成了压垮渠道信心、劝退消费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彼时,经销商最先感受到压力。湖北黄冈一位快消品批发商算了一笔账:1L装饮料进货价从约3元涨至3.3元以上,整箱(12瓶)成本增加3至6元。若按厂家建议的5元零售价售卖,消费者接受度骤降;若维持4元售价,扣除运营成本后几乎无利可图。这种“涨也亏、不涨也难”的困境,让不少经销商选择用脚投票——该批发商负责区域内,康师傅月销量从数百箱跌至不足100箱,而统一同规格产品销量却飙升至2000箱,曾经“康7统3”的市场格局彻底逆转。
终端零售商的抵触情绪更为直接。社交平台上,多张便利店冷柜照片流传:商家直接贴出告示,明示“康师傅1L饮料已调至5元,觉得不值可选4元的统一”。更有终端老板直言,提价后销量下滑明显,已暂停康师傅补货。消费者的反应则更为直白,“五块钱谁还买”“统一赢麻了”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价格敏感度被彻底激活,品牌忠诚度在性价比面前不堪一击。
这种抵触情绪在2025年上半年集中爆发。财报数据显示,康师傅经销商数量半年内减少3409家,直营零售商减少1499家,渠道体系出现罕见的“崩塌式”收缩。而营收和业务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不仅整体营收下滑,两大核心业务双双遇冷——方便面收入同比下滑2.5%,茶、水、果汁三大饮品品类全线下滑,仅靠碳酸饮料6.3%的增长勉强支撑饮品板块,昔日“快消巨头”的增长势能荡然无存。
在“高质量”口号下偏离市场
面对渠道流失、销量下滑、股价下跌的多重压力,康师傅管理层的态度却出人意料地“强硬”。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当被问及是否会回调饮品价格时,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往下调”,甚至抛出“1L卖4元太便宜了,卖4.5元能改善毛利率”的观点,同时透露将继续推进500ml装饮品从3元向3.5元的提价计划。
这种“逆流而上”的定价策略,与市场反馈形成鲜明反差。事实上,早在2024年3月,“1L康师傅冰红茶涨至5元”就曾登上热搜,当时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抵触已初现端倪。到了2025年7月,市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部分渠道1L装冰红茶售价跌破官方指导价,回归4元左右,康师傅饮品旗舰店中12瓶装冰红茶折后单瓶仅4.57元,甚至一度出现全规格冰红茶“库存不足、无法购买”的情况。终端价格的“被动回落”,已然说明消费者和渠道对5元定价的不认可,但康师傅仍执着于“提价改善毛利率”的逻辑,将其归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更值得关注的是,康师傅对业绩下滑的归因,始终未能触及核心矛盾。对于方便面业务下滑,公司解释为“市场承压与产品结构调整”;对于饮品业务困境,归因于“竞争影响、单点销售力不足、品牌与年轻消费者沟通不够”。却鲜少提及涨价策略对渠道信心和消费者选择的直接冲击。
这种认知偏差,也反映在对未来的规划中。管理层将全年销售指引从“低至中单位数增长”下调至“持平或低单位数增长”,并寄望于“今年做平、明后年正增长”,同时计划通过“费用投放促进市占率修复”。但在行业分析师看来,这种“重费用、轻定价”的思路难以奏效——中泰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以来,康师傅每次提价,统一都会凭借不跟涨策略实现市占率反超,2024年康师傅提价后,统一收入增速已反超,2025年康师傅若继续提价,恐进一步丢失市场份额。高盛、里昂证券、花旗等机构也纷纷下调康师傅目标价和盈利预测,花旗更是直言,康师傅“持续疲弱的收入表现与连续市场份额流失”已成为结构性担忧。
在“执念”之外寻找生路
如今的康师傅,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坚守涨价策略、试图通过提价改善利润的“执念”,另一边是渠道流失、消费者背离、竞品挤压的残酷现实。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康师傅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核心症结在于未能平衡“价格、销量、渠道、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成本压力与市场需求的博弈中,选择了最容易引发抵触的“单一涨价”路径。
从行业趋势来看,快消市场早已告别“提价就能增收”的时代。随着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并未降低,反而更注重“性价比”与“产品价值”;同时,健康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对传统快消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康师傅的两大核心业务中,方便面面临“健康化转型不足”的问题,高价袋面收入下滑7.2%,仅中价袋面、干脆面靠低价策略实现增长;饮品业务则深陷“品类老化”困境,茶、水、果汁全线下滑,仅碳酸饮料增长,与市场“健康饮品”的需求趋势背道而驰。
若想走出困局,康师傅亟需打破“涨价依赖”。首先,应重新审视定价逻辑,放弃“1L卖4元太便宜”的片面认知,结合渠道利润空间和消费者接受度,制定更合理的价格体系,修复渠道信心;其次,加快产品创新,在方便面领域推出更健康的低脂、非油炸产品,在饮品领域布局低糖、天然成分的健康饮品,贴合消费趋势;再者,加强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沟通,摆脱“传统快消”的刻板印象,通过年轻化营销提升品牌粘性;最后,优化渠道布局,针对经销商和直营零售商流失的问题,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合作政策,重建渠道网络。
2025年已过半,康师傅“全年做平、明后年正增长”的目标能否实现,仍充满不确定性。若继续执着于涨价,忽视渠道和消费者的诉求,其“快消巨头”的地位恐将进一步动摇。毕竟,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靠“涨价执念”长久立足,唯有尊重市场、贴近消费者,才能找到真正的破局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