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灿烂星海 咆哮黄河
莫言 王振在北京太庙 摄影 陈玲
莫言题名
释文:
灿烂星海
咆哮黄河
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抗战文物及新创作品太庙展敬题
莫言
莫言在北京太庙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艺术展 摄影 王振
摄影 陈玲
莫言手书《太庙观展随笔》释文:
太庙观展随笔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太庙艺术馆举办院藏珍贵文物暨本院艺术家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新创作品联展。开展月余,每日累计观众一万两千余。网络专题浏览量累计过亿,点赞量三千多万。
展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伟大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时的手稿、与朋友们的通信以及当时的照片等。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艰苦环境下的奋斗精神与凤凰涅槃般的创作过程。我与乡友王振在观展过程中耳边一直缭绕着这首音乐史诗的旋律,脑海里浮现着英勇悲壮、生动活泼的历史与现实的画面。
三年前,我们曾乘坐直升机鸟瞰过澎湃的壶口瀑布与浩瀚的黄河入海口,并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跟着黄河入大海》节目,深深地感悟到,黄河,不仅仅是条河流;《黄河大合唱》,不仅仅是一首乐曲;而是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兼容并蓄、负重前行的伟大精神。
据传说,冼星海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因肺病严重,身体羸弱,遂向延安的后勤部门提出了吃鸡的要求,并说不吃鸡作不了曲。在当时那样困难的情况下,经领导特批,满足了音乐家吃鸡的要求。
如今,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聆听着《黄河大合唱》时,这故事显得多么意味深长啊。
乙巳闰六月廿五日,书于京华。
莫言
莫言在北京太庙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艺术展 摄影 王振
摄影 陈玲
王振自作诗《太庙银鹰》
王振自作诗《太庙银鹰》之一
王振自作诗《太庙银鹰》之二
王振自作诗《太庙银鹰》之三
释文:
银鹰的翅膀掠过飞檐
地黄草从千年的瓦缝中钻出头
天空的脉搏与太庙的曲线
共有一种呼吸
壶口的涛声在手稿里苏醒
泛黄的纸页舒展成河
每一滴墨迹都来自大海
每一个音符都是雷霆
粗大的楠木傲然挺立
太庙站成永恒的问号
古老的支撑从不拒绝新生的气流
根须始终抱紧最初的土壤
那些呼啸与静默,激昂与沉潜
不过是时间在掌心翻覆
在黄河的咆哮声中
渤海变成桑田
乙巳出伏前一日,与莫言老师在太庙参观“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艺术展”,忽有战机从头顶成群结队呼啸而过,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些句子。
观鹊台 王振
莫言在北京太庙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艺术展 摄影 王振
摄影 陈玲
莫言在北京太庙拍下这些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