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警社联动护青春 禁毒反诈进校园
为切实筑牢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禁毒反诈思想防线,提升自我防护能力,8月20日下午,在郑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统筹指导下,金水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携手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德裕行禁毒社工,受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邀请,组建起一支由反诈民警、禁毒民警与禁毒社工组成的联合宣传队,在学校操场组织1400余名新生开展以“禁毒反诈进校园 警社联动护青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以“观看警示视频+典型案例讲解+近距离仿真毒品参观交流”为特色,为全体学生呈现了一堂沉浸式的“开学安全第一课”,让禁毒与反诈知识真正实现“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
活动伊始,师生们共同聚焦屏幕,观看了由民警精心整理的禁毒反诈专题视频。视频中,吸毒者从健康活力到形容枯槁的蜕变历程令人痛心疾首,直观展现了毒品对个人身体、家庭幸福的毁灭性破坏;而针对学生群体高发的“游戏账号诈骗”“刷单返利”等案例,则通过情景还原的方式,一步步揭露诈骗分子设下的“连环套”。触目惊心的画面与真实的受害者讲述,让现场学生深受触动,不少人拿出纸笔,认真记录视频中提及的风险点与防范要点。
视频结束后,禁毒民警带着“奶茶包”“电子烟”“巧克力”等新型仿真毒品模型,走到学生中间展开深入讲解。“大家仔细看这个‘电子烟’,外观和市面上的潮流款式几乎无异,但里面可能添加了合成大麻素,一旦吸食,短时间内就会成瘾,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民警结合视频中的案例,逐一介绍每种毒品的伪装特点、成瘾机制及法律后果,还通过“互动抢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毒品识别要点的掌握程度。“这个像彩虹糖的是什么?”“遇到陌生人递来的‘网红零食’该怎么办?”学生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随后,反诈民警针对视频中提及的诈骗类型,进一步拆解“诱导转账”“索要验证码”等关键作案环节。结合学生日常使用手机、参与社交娱乐的习惯,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三不一多”防骗原则——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透露个人隐私、不随意转账汇款、遇到疑问多核实。“如果突然收到‘辅导员’发来的‘紧急缴费’消息,哪怕对方头像、昵称都对得上,也别急着转钱,先通过班级群或当面确认,这一个动作就能避开绝大多数冒充类诈骗。”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频频点头,不少人掏出手机记录防骗口诀。
禁毒社工则在仿真毒品展台旁组织学生分组参观交流,鼓励大家分享观看视频和听讲解后的感受。“以前总觉得毒品是电视剧里的情节,离自己特别远,今天看到这些‘零食’居然可能是毒品,真的吓了一跳。”一名学生感慨道。社工们顺势呼吁大家不仅要做自身安全的守护者,更要当禁毒反诈的宣传员,向家人朋友传递安全知识,共同织密校园与社会的防护网。
此次活动通过“看、听、问、谈”多维度融合,让大中专学子对毒品危害和诈骗套路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河南科技工业学校的老师表示,这种警社联动的宣传形式贴近学生认知习惯,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体验,有效提升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为新学期构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基础。(文:秦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