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暖夕阳 大学生社会实践情暖敬老院

快阅视界 原创

2025-08-20 20:3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做了什么呢?”8月20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团总支创新组建“时光画匣·情暖阆苑”专项服务小分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但结合学习所长走进乡镇街道敬老院为老人们画肖像画、做非遗手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爱行动,还组织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村老人提供亲情陪伴、安全照护、心理咨询等服务,与此同时还开展了社会实践回访活动,赢得老人们的点赞表扬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7人小分队 陪伴最长情敬老院里孝敬老人

“董爷爷,您年轻的时候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呀?我帮您画一张肖像画!”在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的精心指导下,艺术系团总支创新组建"时光画匣·情暖阆苑"专项服务小分队,于7月2日至8日深入阆中市河溪街道敬老院开展"青春暖夕阳"志愿服务活动,在带队老师熊鑫的组织下开展了一些列的暖心服务。

唱红歌、做健康操、非遗手工体验……当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走进敬老院,就给这里增添了无限活力,一幕幕温暖瞬间在此上演。在众多的活动中"时光留影"肖像计划为敬老院打造文化长廊增添了温暖注脚。大学生们携带的绘画器材派上了用场,为敬老院35位老人画肖像画,并拍摄肖像照。“为了给老人们留下最美精彩瞬间,我们陪老人回忆年轻时的趣事,抓拍最自然的神态,再进行绘画创作,送给老人。”大学生蓝小凤介绍说,既为敬老院打造文化长廊准备了照片,还为老人们准备了一幅肖像画,装裱上精美的相框再送到老人手中。“大学生们画得好呀!”"这辈子都没拍过这么精神的照片!"看见小分队的大学生们手中的作品,68岁的董爷爷伸出大拇指点赞,并不停地夸赞起来。

送牛奶、分面包、买水果……敬老院的庭院里显得异常热烈,大学生们每天都为敬老院的老人送上不一样的精彩节目,就拿健康操来说,大学生们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实际编排了"夕阳健康操",从颈部环绕到关节活动,每个动作都配有详细解说和示范。72岁的张奶奶每天跟着学健康操,乐得说:"这些孩子比亲孙辈还耐心,跟着做完全身都舒坦!"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非遗漆扇制作活动,老人们在一对一指导下,亲手将色彩泼洒扇面,看着金粉与漆色自然交融形成独特纹理,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此次活动不仅让非遗技艺走进日常生活,更让老人们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1个月后 大学生电话连线回访社会实践成果

“爷爷、奶奶您们好吗?我是1个多月前来参加大学生实践的曾瑞秋同学。”“你是我们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向灿同学呀……”8月暑假即将结束,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团总支创新组建的"时光画匣·情暖阆苑"专项服务小分队再次拨通阆中市河溪街道敬老院老人们的电话,老人们激动不已,与大学生们拉起了家常。

“听见他们稚嫩而又熟悉的问候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感觉大学生们又回到我们身边了。”接到电话的李爷爷和老人们相互谈起说到,心里特别的温暖。

为了筹备这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提前精心准备,6月暑假放假前一个月开始定制系列活动,深入实地阆中市河溪街道敬老院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与院长座谈、与老人拉家常等方式,详细记录老人们的兴趣偏好、健康状况及服务需求,最终形成涵盖文化陪伴、健康关怀、非遗体验等模块的个性化活动方案,为志愿服务精准落地奠定基础。

“我们结合专业实际,构建起‘文化+健康+陪伴’的三维服务模式开展实践活动,不仅为老人们送去精神慰藉,更让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学会传承与感恩。”艺术系团总支带队教师熊鑫介绍说,艺术是桥梁,让青春力量与银发群体实现美好相遇。

当天通过电话回访后,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将持续深化"艺术赋能养老"服务模式,让文化艺术在互动中传承,让温暖陪伴在互助中凝聚,让敬老爱老美德注入持续动力。(余中华)

供稿: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