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增【时代旗帜 民族风骨】中国艺术界守正创新代表人物

国粹传承功勋人物 转载

2025-08-20 17:26

在时代的浩荡浪潮中,中国艺术界涌现出一批熠熠生辉的守正创新代表人物。他们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坚守艺术本真与民族精神内核,秉持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传承之心。同时,他们又以无畏的勇气和开阔的视野,积极拥抱时代变革,大胆探索创新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碰撞中,他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勾勒时代画卷,奏响时代强音,成为引领中国艺术不断前行、彰显民族风骨的时代旗帜。

杜仲增,字易,号桐荫居士,以倚石精舍 · 汉华堂自居。中国山东省民革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研究会山东国际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山东盆景奇石协会顾问、《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特邀顾问编委、山东大学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山东文博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卫视总台国际书画研究院顾问。

余浅薄不文,篆刻、书画一道,学无成就。自孩时即喜弄笔墨,积习岁年,未有师承。十六岁从甘明庚先生学篆,翌年拜济南名士弭菊田先生学习书画,遂入正途。十八岁从临清黑元吉先生学艺。伯龙师授以画论,示范执笔、悬腕之法,并谆谆教导:“不薄南宗、不阿北派、不入时畦、厚积薄发。”自此略具轨辙。二十二岁进入济南工艺美术研究所,与王凤年先生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后受宗惟成、魏启后、蒋维崧诸先生教诲,授之画理、书论、篆学,数十年如一日。寒风夜雨、青灯黄卷,细心潜学、渐入艺境。一九七八年,偶遇海上名儒、著名画家唐云先生,先生不以余为不肖,收为弟子。同时得沪上钱君匋先生指授,并结识陆俨少、谢稚柳诸前辈,及韩天衡、刘一闻诸君,收益匪浅、实为吾福。

其始有法,而终无法,无法而不离于法,又一变也。学艺之道非一日之功:“迅变而非突变,突变则败矣”(林散之翁语)。由古至今,事势必然,吾当以此为真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