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家半年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出现了:便宜量大是真谛
当蔚来创始人李斌忍受着不适的高原反应,通过直播驾驶 ES8 完成 G318 川藏换电路线验收工作,全力争取季度盈利之际。隔壁的零跑汽车已宣布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8 月 18 日( 昨天 ),零跑汽车发布 2025 年半年度财报。报告期内,零跑汽车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实现净利润 0.3 亿元,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零跑汽车就已实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但四季度毕竟是汽车销售的旺季,这次覆盖了淡季的上半年报,更能说明零跑有望常态化盈利转正。
2025 年上半年,零跑汽车实现营业收入 242.5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174% 。毛利率为 14.1%,半年度毛利率达公司成立以来新高。同时,零跑在手资金达 295.8 亿元,有着较正向经营现金流与自由现金流。
图源:零跑汽车
简单拆解来看,零跑汽车实现盈利其实就是在报告期内实现了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成本。
回归最原始车企本身,想要实现更高收入一般有两条路:针对更少的人,卖更贵的车;以及卖平价大众车型,但是有着更广泛的消费人群。零跑汽车选择了后者,而这是与其同时期成立 “ 蔚小理 ” 截然不同的一条路。
成立于 2015 年前后的蔚小理,选择的产品路线与特斯拉更加相似:先以高端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再逐步向中低端市场渗透。而零跑汽车从一开始就选择走大众路线,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零跑汽车选择走 “ 物美价优 ” 的 “ 优衣库 ” 路线的确为其达成了销量的规模效应,实现了更高收入。
官方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零跑汽车总交付新车 22.1 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较 2024 年同期交付量增长 155.7%。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根据汽车网数据,上半年的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是理想汽车。但无论怎样,都能看出零跑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的实力。
零跑汽车的销量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其产品推陈出新,产品矩阵联合发力。2025 年以来,零跑汽车推出三款 C 平台焕新产品以及 B 平台两款全新车型。
零跑汽车早期爆款车型皆是出自 C 平台,该平台定位家庭用户,产品矩阵更成熟,售价区间 15-20 万元。 比如零跑 C10,上市 16 个月交付已破 15 万台,并连续 3 个月位居造车新势力中型 SUV 销量榜首。还有上市四年的零跑 C11,截至今年 6 月,累计销量已超过 25 万台。在过往已有较为坚实的用户基础之上,爆款车型换新也为零跑汽车吸引了更多用户。
B 平台是为年轻用户打造的新型平台,其提供了更多销量增量,完善了零跑汽车的产品矩阵。零跑 B10 于 4 月 10 日上市,次月交付即超万台。零跑 B01 则是零跑汽车 B 系列首款纯电轿车,上市 72 小时订单超 1 万台,具有爆款潜质。
C 平台和 B 平台联合发力,丰富的产品组合覆盖 20 万以下主流价格带,击中了家庭用户和年轻用户的用车需求。
除了产品焕新、矩阵联合发力因素,海外市场也成为零跑汽车第二增长曲线,2025 年 1-7 月,零跑汽车以 24980 台的出口量位于新势力品牌出海榜首。
截止至 2025 年 6 月底,零跑国际在欧洲、非洲、中东和亚太等约 30 个国际市场建立了约 600 家兼具销售与售后服务功能的网点,其中欧洲超过 550 家。而能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顺利发展,少不了零跑汽车的合作伙伴 Stellantis 集团的推波助澜。
此外,零跑汽车销售网络扩张与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截止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零跑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 286 个城市,较去年同期新增 88 城,共布局 806 家销售门店( 含 315 家零跑中心和 491 家体验中心 )及 461 家服务门店。得益于零跑的 " 1+N " 模式和培育核心经销商的 “ 金种子 ” 计划等措施,上半年单店店效同比提升超 50% 。
销量增加了,但是零跑汽车并没有陷入 “ 卖得越多,亏的越多 ” 的怪圈中,这得益于其对成本的极致把控。
一方面,作为大华股份的联合创始人,工程师出身的朱江明深谙造车过程中如何打造质价比高的硬件。此外,朱江明在造车之前有着一定供应链资源积累,能够较大程度地控制其造车硬件成本。
比如,在今年 7 月,零跑自研 AR-HUD 已首次应用于全新 C11,60 英寸的 AR-HUD 支持车速、AR 、地图三模式智能切换。而该项硬件是依托朱江明等人在光学领域的积累,通过自研成像算法与供应链整合来达到的,是个比较好的技术+供应链降本的例子。
另一方面,零跑汽车始终坚持全域自研。零跑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零跑汽车自研整车核心电子部件及高附加值部件占据整车成本的 65% 。
此外,零跑汽车通过平台化、集成化策略,不同车型可以尽可能共享更多零件,以此降低成本。比如零跑打造的 LEAP 技术架构,可应用到零跑汽车各个车型系列中。朱江明此前透露,“ B 系列车型之间有着 88% 的零部件共享率。”
成本的把控并没有对品质进行阉割,而是通过自研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在上半年,零跑汽车通过零件工艺、冷却系统、电机电磁以及控制器电路等多维度系统性优化后,电驱系统 CLTC 工况效率提升约 1% 。与此同时,零跑 CTC 电池已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要求,零跑各平台车型已搭载超 25 万套 CTC2.0 电池。
销量的上涨带来收入增加和成本摊薄,全域自研和供应链整合带来成本把控,最终帮助零跑汽车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而对于零跑的未来发展,零跑内部持积极态度。
在本期财报的电话会上,零跑官方表示,将上调 2025 年销量指引至 58-65 万辆,2026 年将挑战 100 万辆的年销量。此外,零跑官方表示,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毛利率水平将会有着更好表现,2025 年全年毛利率预期在 14-15% 。零跑正力争 2025 年全年盈利,争取净利润在 5-10 亿区间。
过去,人们总调侃零跑是 “ 半价理想 ”,但这只是一种表象。
零跑的成功,内核还是在于它并没有好高骛远,而是一开始就明白,在中国的汽车市场里,质价比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