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经开区“三化”转型成效显著 产业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记者 景静
数字技术重塑生产肌理,智能设备奏响效率乐章,绿色工厂绘就低碳图景……近年来,二七经开区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擎,推动传统制造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2025年企业“三化”转型再创佳绩:新增河南省数据企业2家、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2家、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和市级绿色工厂各1家,区域产业升级步伐显著加快。
数字化转型:重塑产业筋骨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以数字技术重塑产业筋骨,促进数字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领航机器人有限公司是这一进程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打磨软件,将AI视觉、力控算法等前沿技术融入产品,赋予机器人精确的“感知力”,使其能精准控制打磨路径、力度与姿态,确保效果一致性和高质量,满足汽车一体化压铸底盘、飞机叶片等高精度行业需求。目前,其产品已服务于比亚迪、一汽红旗、长安汽车、三一重工等重点企业,并出口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字技术也照亮了广袤田野。河南省麦田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数据应用服务和数字基建,业务涵盖数字教育、农业物联网等领域。其开发的数字农业平台及土壤墒情、气象、虫情等智能化硬件产品,提供物联网数据监测与分析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农业系统集成土壤墒情监测、作物生长等数据模型,服务覆盖全省范围,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
智能升级:生产效能“乘数跃升”
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河南华都柜业集团的智能密集架全流程生产车间,展现了智能制造的先进水平。设备通过网络互联,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执行器等接入工业网络,由中心机房汇聚管理数据。设计图纸直传车间,与生产执行(MES)系统通信,实现订单自动排产、工人实时报工,并通过5G互联实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车间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比超95%,这一比例已达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智能化改造带来全维度提升:生产效率提高6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率下降70%。其绿色效益同样瞩目:资源利用率提高15%,碳排放降低13.3%。智能升级在提升效能的同时,也擦亮了发展的生态底色。
绿色转型:低碳工厂“破茧成蝶”
作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食品加工业在绿色赛道上率先发力。2025年,郑州顶益、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分别成功创建省级、市级绿色工厂,实现了全区绿色工厂“零的突破”。
顶益食品践行全产业链条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监测反馈”全过程绿色发展。研发端打造低油脂健康产品,包装醒目位置标注可回收标识;供应链优先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机、非转基因、天然来源原料,并推广本地采购以减少运输碳排放;生产环节革新工艺,运用空气炸制、物理离心分离等技术降低油脂含量。此外,厂区通过冷凝水回收、光伏电站等十余项技改,显著降低能耗。
顶津食品的绿色化进程同样可圈可点。通过引入“黑灯工厂”模式实现生产全流程无人化,并搭建数字化能碳管理云平台,实时监控调度能耗数据。余热高效回收用于生产生活,先进的废气治理技术护航蓝天,一条智能驱动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已然成型。
服务护航:发展生态“雨润苗壮”
企业的蓬勃生长,离不开精准助企服务。为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落细,二七经开区制定《政策白皮书》,梳理各级扶持政策并组织全员学习。业务部门与发改、工信、科技等单位紧密协同,研究政策落实途径,广泛宣传、梳理摸排适配企业、主动入企解读,提高政策“渗透度”,引导企业“应享尽享”。
拓展服务渠道。加强与郑投科技创新园、中物科技园等小微企业产业园的服务合作,激活各园区平台功能,免费开展政策解读、技能培训、银企对接等活动,联手辅导挖掘企业潜力,支持孵化与创新。服务范围从“园内企业”拓展到“辖区企业”,各园区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强化要素保障。抓实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深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问题台账,着力解决企业用地用房、融资贷款、人才招聘、水电气暖、道路交通等发展桎梏,形成闭环解决诉求机制,增强企业长远发展、增资扩产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