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辉:墨骨凝太岳 彩华映神州

中书国画 原创

2025-08-18 15:28

  天地有至美,山川为大观。太行横亘华夏,嵯峨崔嵬,雄浑而不屈。王学辉生斯土也,少习其势,长涵其气,胸中丘壑自成。挥毫之际,万峰如聚,千壑竞奔;烟岚氤氲,松风浩荡,飞瀑倾泻,声动林壑。观其丹青,非徒形似山水,乃寄襟怀,寓精神也。雄者见其势,秀者得其神;虚实互生,动静相应,皆一气而成。

  是以凡接其作者,或心胸顿旷,或志节自励,知其画非仅娱目,而能启心。故论艺则高标独立,论道则托怀天下。诚可谓笔墨写山河,气象入襟怀矣。

山川奇伟 气吞八极

  夫绘山水者,必以胸中丘壑为宗。无胸中丘壑,则丹青徒具形貌而乏神骨。王学辉少承太行风骨,长习山川之壮丽,故其胸怀浩荡,气魄磅礴。及至挥毫运墨,纵横布景,章法开张,必呈雄奇之观。

  观其巨幅长卷,崇岭巍然,壁立千仞,群峰似苍龙横卧,烟岚若素练飘扬。或飞泉直下,声震林壑;或孤峰突兀,霜松凌风。画面之中,气势夺人,似有天地初开、万物勃发之象。

  然雄壮之外,复见灵秀。其笔下溪泉潺潺,花木葱茏,烟树隐约,村舍依依。大处写山川之雄浑,小处点景物之清润。刚柔互济,雄中寓秀,气魄中有温情。正所谓“铁骨藏花纹,刚中有婉约”。

  此等格局,非徒技艺之工,实赖胸怀之阔。王子之画,既能吞吐山川之势,又能寄寓性灵之真。观者临之,胸次顿开,心神为之一振,仿佛自登山巅而望八极之远,天地万象,尽入怀抱。

  笔法沉雄 墨彩生辉

  夫画以笔墨为骨,设色为华。若无笔墨,虽饰丹青,终若浮彩。王学辉之笔,沉雄痛快,直达物理。其勾皴点染,或如铁划银钩,劲健遒丽;或似春风入水,润泽含情。石壁之坚,松干之挺,皆笔锋所至,不假雕饰。

  其设色之妙,在于“小青绿”。青不艳目,绿不失真。敷色轻淡,于墨骨之上点染,使画面既见苍茫,又有生机。丹枫烂然,翠竹森然,赭石厚实,皆与水墨相融。于是画卷中既具古雅高格,又生清新活力。

  尤善写云。古法多以“吹云”点染,而王氏以皴擦晕染,虚实互生。或如轻纱漫卷,或似涛波奔涌。云与山合,水与烟融,动静莫测。观其图卷,如身游云壑,随风而动,心与天地同息。

  章法布景,亦见匠心。或取特写,以小见大;或铺展千里,气势恢宏。疏密有致,虚实相应,繁而不乱,简而不空。观者移目之间,峰回路转,景随情迁。此理性与感性并行之美也。

  是以其画,既能显山川之体势,又能寓心灵之灵动。非徒形似,乃达神韵。其所以动人,正缘笔墨与性情并至,设色与修养交融。

      文心入画 神与道通

  古人云:“画者,文之余事。”然文与画,本为一体。王学辉之画,非徒写山川形貌,实寄胸中襟怀。

  其所绘太行,不惟崇岭巍峨,更寓民族坚忍不屈之魂。千仞之峰,象征浩然正气;奔腾之瀑,象征生生不息;烟云变幻,象征世事无常而又希望常在。是故观其画,非独赏山水之貌,亦得精神之蕴。

  更可嘉者,其艺不独自娱。近年多以作品行于公益。或悬堂巨轴,振奋士气;或布乡小品,慰藉人心。抗疫之际,笔墨驰援,为医护题赠;佳联亦登京、汉、湘地铁,润泽行人。以艺载道,以画润心,斯乃丹青之大义。

  综观其艺,可谓“笔墨开山河,气象入襟怀”。雄浑处,吞吐天地;灵秀时,萦回心曲。既承古人遗风,又开己身新境。于当代山水画林,卓然自立;于后世艺史,必留重笔。其人其画,皆可传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