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协作者2025年第十八届流动儿童公益夏令营闭营仪式圆满落幕
“我在夏令营的小组活动里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有关音乐、美术、舞蹈等一些兴趣拓展类的,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安徽籍的流动儿童小欢是第3次参加南京协作者夏令营,每一次她都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我想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因为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实现助人自助;我想成为一名记者,因为不仅能够让大众了解真相,更推动社会进步!我想成为……”流动儿童小帆朗诵道。
2025年8月15日,以“每个孩子都可以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南京协作者第18届公益夏令营闭营仪式在长乐剧场开展,众多流动儿童站上舞台,通过活力健康操、《我们是健康小卫士》三句半节目、诗歌朗诵《我的未来不是梦》、小记者社区调研成果汇报、合唱《送别》、展览等方式,向来到现场的父母、嘉宾展示汇报他们在公益夏令营的活动中,关于健康生活习惯、职业规划、公益参与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收获,展示他们在暑期的成长改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总数约为1.38亿,其中流动儿童大约有7109万,每4个儿童当中有1名流动儿童。2024年9月,民政部等2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提出“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是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每当暑假,流动儿童就面临“假期困境”问题。家庭条件的限制、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社会支持网络不足及户籍等政策制度的局限性,使流动儿童在城市难以获得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及陪伴成长。
2025年7月,协作者组织专项开展了“流动儿童家庭对暑期公益夏令营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清晰揭示了流动儿童在暑期成长中的多重困境:48.37%的儿童存在“家人工作忙碌,缺乏时间陪伴”的情况,33.74%的儿童“没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27.64%的儿童“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另有30.08%的儿童认为“没有人辅导作业”,揭示了儿童在暑期的成长过程中面临多重陪伴与支持缺失的问题。对于子女的暑假,家长最大的担忧是“孩子不注意运动,影响健康”(64.00%)、“孩子在家学习松懈,成绩下降”(62.96%)、“孩子经常玩手机,沉迷游戏”(59.26%)等问题。无人陪伴的假期,家长更加关注儿童在教育、健康管理和习惯养成方面的需求。
为精准回应流动人口家庭的暑期需求,2025年7月5日-8月15日,为期41天的夏令营中,南京协作者链接近30家企事业单位以及100名志愿者,在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为284名流动儿童开展了包含兴趣培养、健康赋能、未成年人保护、社区参与、职业规划、外出参观等118场主题活动,累计2938人次受益。
这场公益行动不仅为流动儿童构建了安全、充实的暑期成长空间,更通过社区参与和职业规划课程,增强流动儿童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多方协作的模式既整合了社会资源,又为流动家庭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在回应教育公平需求、守护儿童成长权的同时,也为构建包容性社区、推动社会公益力量参与流动人口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让每一个流动的童年都能在暑期收获温暖与成长的力量。
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督导王瑞海也分享了在整个公益夏令营活动中,汇聚了上至60,下至10岁老中青少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社会爱心志愿者、实习生、公益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故事,正是有来自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助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度过暑假,都能在互动协作中成长,都能学有所获。
闭营现场,还有优秀营员表彰,优秀合作伙伴感谢,公益导师聘请,高校学生实践基地授牌,嘉年华互动体验等,让现场来宾沉浸式见证着孩子们在多方助力的公益夏令营中快乐成长。
自2007年成立至今,南京协作者已经开展了十八届公益夏令营,每一年都致力于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链接多方资源,让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度过一个难忘的暑假,协助儿童在服务过程中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截至到目前,累计为超过70000次儿童提供公益服务,培育近500名流动儿童成长为志愿者。18年的旅程,曾经服务的流动儿童逐渐成长,很多孩子现在正进入大学、高中、职校学习,但公益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中生长,公益梦想之花已含苞待放。南京协作者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改变世界”,将不断完善服务,持续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链接资源,赋能流动人口尊严与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戚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