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发文称应整治二级票务平台乱象,平台不能仅以“中间商”自居,应承担起相应责任
近日,《经济日报》发表社交评论,整治二级票务平台乱象。
其中表示,演出市场正值旺季,各类表演纷纷上演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票务乱象。在二级票务平台上,票源不明、高溢价、退票难等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影响其观演热情,也严重损害了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此,二级票务平台普遍回应是,平台本身并无直接票源,其本质是提供信息和撮合服务的电商平台,门票由入驻商户自行挂售,平台不参与定价,价格变动也由市场决定。
回应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有推卸平台责任之嫌。二级票务平台上曾多次出现商家登记状态为“注销”却还在售票的情况;在一级票务平台多次显示票已售罄时,二级票务平台还有大量的加价门票,商家门票来源成谜;商家接单后一直不出票,退票还收手续费。
7月1日晚,猫眼平台因模拟压测误操作,意外释放周杰伦济南演唱会回流票并强制退款用户订单。平台于次日凌晨致歉,并对受影响用户退票退款并补偿200元代金券。
无独有偶,6月29日大麦因优先权通道配置错误,导致鹿晗西安站公开售票无法开启,同样以道歉和补偿收场。
而这究竟是真的供不应求还是平台的饥饿营销?此前大麦便被一些网友质疑分批释放少量门票制造“秒罄”假象,待低价档售罄后补货高价票。不仅如此,抢票难度的上升还使得代拍产业野蛮生长,头部艺人的技术代抢收费800-2000元/单,宣称95%成功率,实则通过脚本拦截回流票。
二级票务平台是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不能仅以“中间商”自居,而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加强入驻商家资质审核,对价格形成一定的监测预警。向公众和监管机构公开门票来源和流向,以透明度维护市场信誉,减少消费者质疑;退票规则应当统筹考虑市场情况、消费者需求等多种因素。在消费者退票诉求合理的前提下,平台应当在商家与消费者间进行协商退票,减少退票难的情况出现。
在权益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消费者的观演热情才能充分激发,演出市场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