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赞终于翻越大山,“赔本赚吆喝”的SaaS行业要变天了?

港股研究社 原创

2025-08-15 17:35

最近,中国SaaS行业迎来一股暖流,老牌SaaS服务商有赞终于翻越了盈利的大山。

有赞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730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经营溢利840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151.7%。这个盈利信号对于长期挣扎在亏损泥潭中的国产SaaS行业而言,犹如久旱逢甘霖。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过去四年里,有赞营收持续缩水,付费商户数量从高峰期的9.72万腰斩至2024年的5.58万。作为“微信生态第一股”,其股价曾高达700多亿市值,如今却仅剩47亿。

在这个被公认“赔本赚吆喝”的赛道里,有赞的盈利是否意味着国产SaaS终于找到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业务优化、技术赋能与服务深化,盈利背后的三大支柱

财报显示,有赞上半年实现收入7.1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

拆解其总收入的构成,一条清晰的业务转型轨迹浮现眼前。商家解决方案收入约3.38亿元,同比增长10.3%;而订阅解决方案收入约3.74亿元,同比下降1%。一增一减背后,是有赞对高附加值业务的战略聚焦。

不仅如此,有赞也不再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深耕连锁商家、蛋糕烘焙等高毛利行业,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物流解决方案的快速增长成为商家服务板块的主要驱动力,有效优化了收入结构。尽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8.4%小幅下滑至65.4%,但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为整体盈利奠定了基础。

而且,得益于人工智能工具的大规模应用,有赞将智能化技术与解决方案进行融合,围绕“公域获客、私域复购、门店运营提效”三大场景打造了多款智能化产品。

公域获客方面,“微信小店托管”智能体和“全网外卖托管”智能体帮助商家多渠道开店;“有赞碰碰贴”和“有赞小红书本地生活解决方案”则通过内容营销赋能商家拉新。

私域运营方面,“营销专家”智能体提供精准营销建议,“高意向客户托管”智能体提升复购率。

门店提效方面,“销售和客服托管”智能体与“门店智能助手”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商家运营效率。

此外,最值得关注的指标是平均单个商家销售额突破93万元,同比大增11%。这一数据背后是有赞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

而这种变化源于有赞对商家经营效率的切实提升。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有赞的GMV约为人民币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其中门店SaaS业务GMV占比51%,呈稳定增长趋势。实体商家占比持续攀升,显示出有赞从线上向线下融合的战略成效。

整体来看,有赞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突破,本质上是业务结构优化、AI深度赋能与客户价值挖潜三者协同的结果。

同时,AI技术已贯穿其内外部运营全链路,对内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人效,对外则通过“公域获客-私域复购-门店提效”三大场景的智能化产品矩阵,这也印证了线下实体业态融合的战略成效。

盈利持续性备受考验,红海中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有赞的半年报虽然亮眼,但中国SaaS行业的挑战远未结束。

当前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方面,头部企业如高途、网易有道通过AI赋能实现利润突破;另一方面,多数SaaS公司仍在盈利线上苦苦挣扎。

而有赞作为"微信生态第一股",想要实现盈利的可持续性,必须解决三大核心挑战:行业的内卷化竞争、商家的付费意愿天花板,以及技术迭代的节奏把控。

一是垂直行业的“深水区”竞争。深入来看,有赞选择的"高毛利行业深耕"路径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从财报数据来看,有赞过半收入来自商家服务,其中大部分集中于零售、餐饮、美业等垂直领域。这些行业恰恰是互联网巨头和垂直SaaS企业重点争夺的市场。

阿里通过"翱象"零售云、腾讯通过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正凭借流量和资金优势大举进军;微盟、客如云等垂直服务商则在特定行业构建了更专业的产品体系。

面对这种"前有巨头、后有专精"的竞争格局,有赞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全渠道整合能力——其系统能同时覆盖公域获客、私域运营和门店提效全流程,这是单一平台或行业SaaS难以复制的。

但维持这种广度的技术优势需要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如何在保持创新的同时控制成本,将成为有赞长期盈利的关键平衡点。

二是"客户成功"理念的本地化实践。中国企业的付费意愿低是SaaS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有赞尝试通过提升ARPU值而非单纯扩大客户数量实现增长,这一策略的成功依赖于深度服务带来的客户价值可量化。

为巩固这一优势,有赞正将销售团队扩大至750人,强化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体系。这种"客户成功"模式虽然人力成本较高,但能显著提高续费率和交叉销售机会。

不过,中国商家对SaaS价值的认知仍需培育,有赞高管也表示:"增长恢复没有预期的那么高,因为它只是刚刚开始",这也表明市场教育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结语

长远来看,有赞2025年半年报的最大意义,在于证明了SaaS企业可以通过客户价值深挖和技术提效实现良性盈利,而非永远陷于"烧钱-扩张-再烧钱"的循环。

而有赞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尽管重回巅峰之路依然漫长。毕竟,在47亿港元市值与历史高点的700亿之间,还横亘着市场对中国SaaS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质疑。

但随着AI技术进一步渗透,那些能够将技术创新与商业场景深度融合,并坚持长期价值主义的SaaS公司,或许能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赢得先机。

作者:璟松

来源:港股研究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