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周记:现在的新闻真是硬
为了抢几块钱的消费券,这周抽空去银行激活市民卡,顺便办张信用卡。工作人员得知我是报社的,急得嗷嗷叫:你们早该转型了!短视频那么火,做呗!……无言以对。继续聊业务吧。
现在的新闻真是硬。“受低槽东移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预计……”,预报有阵雨的稿子竟然是这样开头的,一堆专业术语噎死人。直接复制气象台通稿,一个字不带改的,这样的媒体也真够懒的。翻翻每天的稿子,几乎看不到“人”,直让人感叹,20年前的新闻特别硬,现在的新闻特别硬(俩硬不一样,懂的都懂)。有人说,“想让新闻质量回到一二十年前的水平,已经不可能了。不是没有优秀的记者和编辑,而是缺乏支撑他们长期投入的土壤。”
标题成了“一地”鸡毛。《河南一地……》,这样的标题一而再再而三上演,遮遮掩掩的,就不直接说明是哪个地方,磨磨唧唧令人生厌,“一地”用多了,效果达不到,就成了“一地”鸡毛。“标题党”一再上演“狼来了”,老百姓不吃这一套,是该收手了。可能,有些人真的不屑于或者没能力认真负责地做标题了。
小切口大策划。河北纵览新闻推出的抗战胜利70周年策划《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挺不错的,第九集“这个小院不好惹”用8张漫画再现了军民一心联合打鬼子的情景(上图)。重大题材轻量化表达,再现重大历史场景,让人看起来不累,值得学习。
报纸登男朋友道歉信你怎么看。近日《深圳晚报》6版右下角刊发了一则男子写给女友的《道歉信》,“请原谅我的任性和不够体贴,我不应该有事不跟你商量,没有给予你足够尊重……以后不再犯,立此为证。再一次恳请您宽恕。”有人说,登报道歉道出了仪式感;有人说,这样的男人不能嫁;还有人说,把私人道歉放在严肃新闻之中,有损媒体公益性和公信力。你要问我怎么看,我只能告诉你:我如果在报纸上道歉,她肯定骂我:你神经病吧?滚!
AI有点泛滥。闲聊,有多位同事说现在用AI写稿的人不少。何以见得?“那风格一看都不是他的,之前他写稿俗得很。”对AI这玩意,我觉得,再美的辞藻都不如真心实意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那些接地气有细节,能照见人心、看到生活和人的东西,是AI达不到的。
近日还刷到所谓刘震云讲人生的视频,“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退路。滴水之所以它能穿石,是因为它贵在坚持!”刘震云讲过这话吗?现在AI配音视频太多了,一堆鸡汤,腻。
中国记协殷陆君书记讲话水平非常高,最近读到他对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四点思考:以内容为引领,把好方向之舵,开拓舆论主阵地;以技术强动力,扬起奋进之帆,勇闯融合新蓝海;以创新振精神,划起机制之桨,激活发展新动能;以担当扛责任,锚定事业之基,创造良好舆论生态。
最后分享一句话:“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干起来。”祝周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