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巧林 | 艺坛翘楚 百年匠心——承千年文脉,铸时代丰碑
星河璀璨,必有北辰辉映;艺苑广博,独赖匠心滋养。今有艺坛翘楚,立身于千载文脉之长河,开一代风气之先声。
其腕底风云,既深植于笔墨丹青之沃壤,复能吐纳八面新潮,以铁笔生花,铸就时代气象。作品巍巍乎如青铜之鼎,镌刻民族精魂;浩浩乎若江海奔涌,激荡时代气韵。此非仅为技艺之精绝,更在于以丹青为舟楫,传薪火于未央,使古老智慧焕然新生,令华夏气度磅礴寰宇。
故此丰碑矗立,非关浮名,实乃以生命熔铸的永恒坐标——既铭刻着过往文明的辉煌深度,更昭示着未来集约艺术思维的无垠天光。
袁巧林:画家,书法家。结业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 美术理论研究与美术创作高研班。江苏常州人。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江苏文联,西安美院社会考级辅导注册书画教师,常州市油画协会会员,常州艺术交流协会会员,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袁巧林老师从事美术职业四十多年,其作品曾被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过。其油画、国画、书法作品被多家机关、企业、个人收藏。
袁巧林老师的作品具有扎实的造型、色彩、素描功底,并将技巧、技艺完美结合,中西艺术交融,经多年的艺术沉淀,建立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广阔的视角和自信,使他在油画、国画、书法及艺术理论和美术创作等方面造诣颇深。他的绘画、书法作品风格鲜明,题材广泛多样。作品以写实为主,师法自然,在他的笔下,不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富有思想性,耐人寻味。他的作品色彩清晰明朗,快然悦目,画面细腻到位,极具个人表现风格和当代绘画艺术特点,观之令人感慨,给人无限沉思与遐想。
桃李万千传文脉 融贯中西铸艺魂
——论全能型著名书画家袁巧林的艺术修为与教育实践
当今中国书画艺术界的发展,“革新”似乎已经是成为了众多新潮书画家的选择,而传统则一度被贴上了保守主义的标签。当然,我们并非是要抨击所谓的革新创作,毕竟发展是必然存在的,只是说在这潮头之上,许多书画家往往太过于盲目随众,但自己却是头脑一片空白,以至于作品像是“缝合怪”。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创作方式,对当今中国书画界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新生代书画家是丧失了自我独立艺术思考的能力。
但凡事总有例外,像今日的袁巧林先生就是走出了一条和谐的书画创作之路。作为当今艺术界内有名的文化人物,他不仅是少数能同时精通油画造型体系与中国笔墨语汇的实践者,更是在书法、素描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令人叹服的专业深度,这种全面而精深的艺术修为,在当今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情况下,绝对是堪称卓越的存在。多方面的创作实践,看似是分裂的,实则却是在袁巧林先生手中构建起了更为宏大的艺术坐标系,没有生硬的"中西合璧"口号,有的只是对不同文化基因的平等对话。不否定传统,不刻意革新,而这种双向行走的书画造诣,无疑也是极具于代表性意义的。
常言道,书画同源,方能称家。真正的书画家,必当能书善画,二者缺一不可。若仅能书而不能画,或仅能画而不能书,终究难以匹配“书画家”这一称谓。袁巧林先生能有今日之造诣,也正是深谙此理的结果!
袁巧林先生的油画艺术最动人的特质,莫过于对民族人物神韵的精准捕捉。历经数十年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耕细作,使其画布上的每个形象都能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力,特别是画中一些少数民族的个性姿容,若是没有真正的写生实践,又怎会画出如此令人心动的写实油画品质。诸如身着特色服饰的藏域少女,眼波中含有灵动,还有持书闺秀、闲坐荷池的汉族姑娘,更是透露出了浑然天成的优雅气质。但无论画中女子如何变化,其画面都是蕴含着一种东方特有的含蓄之美,如清水出芙蓉,温婉尔雅,落落大方。这与时下一些浓妆重抹的人物画表现,可谓是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让人不禁感叹,真正的民族之美,是在于骨子里的从容与自信。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在袁巧林手中同样是展现出了一定的学术高度。他的人像素描不仅能准确地捕捉人物特征,更是能通过线条的虚实变化暗示体积空间。人物颧骨处的硬朗线条,眼窝处的细腻把控,各种素描语言,可以说是统一体现出了袁巧林先生那来源于正统学院训练的深厚底蕴。
又见其写意山水国画,更是独具传统文人画之妙韵。单看其笔下的江南水乡村居图,多以徽派地域建筑为基调,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墨色氤氲间尽显江南烟雨的朦胧诗意。构图疏密有致,笔墨虚实相生,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诚是一派恬淡悠远的水乡情境。众幅山水也是如此,皴法构绘山峦形质,云烟酝酿隐居之怀,画面好似诉说着天地性情,中景则错落几处人家,曲径蜿蜒通幽,山涧流水潺潺,显得萧疏却不失生机,通幅观之,真乃“古意今情”之佳作也!
再看先生提笔挥毫,真乃笔墨功深,根基浑厚。先生于书道可谓诸体兼善,大篆如钟鼎峙立,小篆若玉箸垂露,魏碑似铁马秋风。由此根基上,是上能溯秦汉古意,中能承晋唐法度,下能汲宋元神韵,经年融会贯通,自成气象也。正所谓楷法始作第一手,先生作楷,自能于规矩中见造化,字字楷体法度森严而神采自生,实乃运笔落墨沉着自如,点画停匀筋骨内含,转折若折钗股,顿挫如屋漏痕。整张布置,更是犹如将军列阵,笔笔有来由,字字见真气,先生楷书,真可谓是深得士大夫之气也!端庄而立,功夫使然,观之但觉唐法宋意扑面而来,绝非时下浮华书风可与之比拟!
从个人艺术角度的创作规律来说,当一位书画家在面对一个题材达到精熟境界后,就会再进行下一项创作。而最终的结果,大多都是会有参差不齐的“偏科”现象。但从今日袁巧林先生的书画作品来看,他却并没有表现出这一问题,反倒是将写意画、油画、素描、书法,都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均衡的创作状态,例如上一幅还在挥毫书法,下一幅便能在素笺上勾勒传神。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技艺的过度分散,而是袁巧林先生集书画大成的一种老练表现,更是他数十年来潜心从艺、默默修为的必然结果。
袁巧林先生不仅是书画家,更是能以文化教育者的身份彰显其精神品格。他长期坚守杏坛,向来反对"重技轻道"的教学模式,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古为师"的教育理念,由此培养出了大批德艺双馨的书画人才,可以说是为当今艺术界的弘扬与人才发展付出了极大贡献。艺品臻入化境,人品清正为先,能有这般造诣,袁巧林先生堪称名副其实的书画大家!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8月12日 书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