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下的陷阱——蝶湖如意桥畔的禁毒对话
8月14日下午,在郑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经开分局禁毒大队的指导下,同行禁毒社工在潮河办事处蝶湖如意桥,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展示等活动形式,向过往群众普及新型毒品的隐蔽性与危害性,提升全民防毒拒毒意识。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市民驻足参与,尤其是青少年与老年群体的对话环节,引发了广泛共鸣。
新型毒品的“伪装”让人防不胜防。“这些看起来像糖果、奶茶的东西,居然是毒品?”一名青少年在展台前惊讶地说道。活动现场,禁毒社工展示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毒品模型,包括伪装成“跳跳糖”“巧克力”“电子烟油”等日常食品或用品的合成毒品。许多青少年表示,这些毒品的外包装与普通商品几乎无异,极具迷惑性。
禁毒社工还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名高中生因误食了同学给的“糖果”,导致精神恍惚、行为失控,最终被送医抢救。“很多青少年觉得‘尝一口没关系’,却不知道这些新型毒品成瘾性强,危害极大,甚至可能致命。”对此,禁毒社工提醒大家:新型毒品往往通过社交网络、娱乐场所等渠道传播,大家都需提高警惕,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食品或饮料,更不要因好奇或同伴压力而尝试。
活动现场,不少老年人也积极参与,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帮助家人远离毒品侵害。李奶奶说:“我孙子在外地上大学,我就怕他在外面不小心碰到这些东西。”针对老年人的担忧,禁毒社工给出了建议:多沟通,了解孩子的社交圈,提醒他们警惕陌生人的“好意”;关注异常行为,如突然情绪不稳、作息混乱、经济开销异常等,可能是吸毒的信号;学习防毒知识,老年人自身也要更新认知,避免因不了解而忽视风险。“以前总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们可能就藏在日常用品里。”一位老人感慨道。
远离毒品,从认知开始。新型毒品不断变换“外衣”,但其危害从未减轻。此次活动通过青少年与老年人的互动,凸显了全民禁毒的重要性——只有全社会共同警惕,才能让毒品无处藏身。(文:杨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