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生物对赌困局:业绩雪崩、研发滞后,7亿承诺成烫手山芋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8-15 10:10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康华生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踏入“对赌时代”的它,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诸多负面因素也逐渐浮出水面。

业绩滑坡,增长乏力

曾经辉煌一时的康华生物,自2021年净利润达到8.29亿元的顶点后,便陷入了持续下滑的泥沼。2024年,其营收14.32亿元,同比下降9.23%;净利润3.99亿元,同比下滑21.71%。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更是加速下滑,营收仅1.38亿元,同比下降55.70%;净利润仅0.21亿元,同比暴跌86.15% 。如此大幅度的业绩下滑,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担忧。

其核心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曾经是公司的利润支柱,然而如今优势不再。2023年12月,康泰生物的人二倍体狂犬疫苗获得批签发,打破了康华生物的垄断局面。2024年,康泰产品批签发量达337.26万剂,同比暴增3262.51%;同期康华生物同类产品批签发量仅389.76万支,同比下滑43.83%。短短一年时间,康泰生物就迅速崛起成为有力竞争对手,康华生物先发优势荡然无存,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

并且疫苗行业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疫苗降价、竞争加剧、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等多重考验,像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康华生物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康华生物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愈发凸显,仅靠现有产品想要实现业绩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控制权变更,隐患暗藏

7月20日,康华生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股东康悦齐明,拟向上海万可欣生物转让合计21.91%的公司股份,同时王振滔将剩余8.0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万可欣生物行使,万可欣生物由此掌控了康华生物29.99%的表决权。虽然万可欣生物背景强大,背后有上海国资支持,但此次控制权变更也暗藏隐患。

王振滔及奥康集团承诺2025至2026年康华生物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7.28亿元,若未达标需现金补偿差额。从目前康华生物的业绩走势来看,要完成这一目标困难重重。一旦对赌失败,不仅原股东需要付出巨额现金补偿,公司的信誉和市场形象也将受到严重损害,可能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

收购资金安排方面,万可欣生物以自有资金出资7.01亿元,另通过银行并购贷款融资11.50亿元,并以本次收购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质押取得融资。这种资金安排虽然做了一定风险兜底设计,但如果康华生物业绩持续不佳,股权价值下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银行追讨贷款、公司股权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研发困境,前路迷茫

康华生物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系于研发管线,但目前其研发状况并不乐观。在研产品中,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虽被寄予厚望,堪称疫苗中的“皇冠明珠”,然而全球诺如病毒疫苗研发竞争异常激烈。美国公司Vaxart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口服疫苗、Moderna的mRNA疫苗等均已进入临床,国内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重组诺如病毒双价疫苗和智飞龙科马的四价疫苗也已进入临床3期。康华生物的六价疫苗虽然价更高,但临床进度却较为滞后,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难度极大。

除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外,康华生物的其余在研产品,如四价鼻喷流感疫苗、带状疱疹mRNA疫苗等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短期内难见成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都难有产出。这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康华生物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仅靠现有逐渐萎缩的产品,难以支撑公司的持续发展。

自康华生物复牌以来,市场并未表现出过度的热情,20%左右的涨幅既体现了投资者对其未来的一丝期待,更多的是谨慎观望的态度。康华生物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实现对赌目标,打动投资者,除了加速推进现有管线外,还需要上海国资和原股东注入更多新的研发力量和资源,讲出更精彩的“研发故事”,但这谈何容易。在重重负面因素的笼罩下,康华生物在“对赌时代”的征程充满了荆棘,未来命运究竟如何,仍有待市场的考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