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展国威•文化铸灵魂——本期特别推荐人物刘金凤

书画在线 转载

2025-08-14 14:40

                       

    

刘金凤,女,1966年3月25出生,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2000年加入敖汉剪纸协会。

2013年加入赤峰剪纸协会。

2016年加入内蒙古剪纸协会。

2018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9年3月加入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剪会)。

2020年6月被评为赤峰市市级非遗传承人。

获得荣誉:

2015年8月《敖汉旗世界小米发源地》、《中华祖神》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获奖,并刊登在《当代内蒙古剪纸集》里。

2016年10月参加内蒙古剪纸培训班学习,作品《五福临门》在内蒙古白塔机场展出。

2017年10月.《红山文化系列》长卷,被内蒙古文化厅评为最佳传承奖。

2017年10月25日《一路清廉》、《海瑞罢官》“清风陕州”全国廉政剪纸作品入展,并获收藏证书。

2018年元月,参加全国在陕西举办《白犬迎春》,获三等奖。

2018年10月《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参加全国天津2018“西岸”剪纸艺术展,入展。

2019年1月15日参加内蒙古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

2019年1月23日至25日,参加了北京海淀区科学非遗城非遗项目作品展。

2019年3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我的部分剪纸作品被邮票评审专家通过,五个国家做成邮票及集邮册,全球发行。

2019年4月获得“敖汉巧娘”荣誉称号。2020年2月“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赤峰市网络大赛获二等奖。

2021年1月建党100周年,全国网络大赛获“艺术形象大使”奖。

2021年6月全国剪纸大赛,庆建党百年《百年华诞,历史辉煌》作品,获得优秀奖。并刊登在《百年辉煌,纸艺华章》作品集里。

2021年10月,部分作品被评审委员会专家审核通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中国,时代榜样”主题世界邮票珍藏册,出版发行。

2022年8月作品《祖国70年巨变》和《兴隆洼农耕图》,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展出,并获参展证书。

2022年10月喜迎二十大的作品,被全国三农网络和全国法治频道发表。

2023年3月,“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获优秀奖。(赤峰文博院)

2023年“五、一”期间,剪纸作品在美国时代广场展播。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刊登在“今日头条”上。

2023年5月《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刘金凤特别报道。央视新闻、华人头条、今日头条等平台给予发表。

2023年7月1日,庆祝“七.一”党的生日。人民网重点推荐艺术家—刘金凤专题报道。

2023年7月(活动7月—9月)参加全球的“奥林匹克艺术大会”,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举办,是一个全球艺术家的盛会,是汇集150个的顶尖艺术家将多种形式展示作品,并被认定为2023“奥艺委交流大使”,授予相关证书。

2023年7月28日,“2023年奥艺大会艺术交流先锋艺术家—刘金凤作品展”《环球周刊网》、《今日热点网》、《中华网》三个平台给予报道。

2023年8月2日,“敖汉八千年文物剪纸与时空对话”,《人民日报》平台给予报道。

2023年8月15日《中华英才》半月刊网给予发表《赤峰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刘金凤作品赏析》

2023年9月18日建立搜狗百科。“敖汉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金凤的简介及作品赏析。

2023年10月1日《时代楷模》中国剪纸艺术传承人——刘金凤的特别报道。《今日世界CCTV网》《新华在线网》《人民艺术馆》《大众周刊网》等给予发表。

2024年元月“巧手剪纸迎龙年”视频,《内蒙古日报》《敖汉旗融媒体中心》给予发表。

2024年1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办公室,给予报道:“守正创新,匠心坚守——非遗文化传承人”并获得了证书。

2024年2月庆新年,迎新春,非遗文化进万家!北京一家媒体给我做了“刘金凤个人艺术馆”线上展,展出作品140余幅。

2024年2月,龙年作品在“赤峰历史辽代博物馆”展出。

2024年3月,“龙耀北疆,匠心赤峰”非遗线上展获二等奖。

2024年3月,“景瓷天下,传承国粹”景德镇陶瓷用我的作品推出限量版艺术珍藏陶瓷器。

2024年7月“中艺联合信息科学研究院”平台发表了特别报道。

2024年8月,美丽中国——大型人物专题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今日头条”、“华人头条”等平台报道。并颁发“美丽中国栏目组特邀导师”证书。

2024年8月《红山文化系列》和《敖汉文物精华》两组长卷,被《中国剪纸》平台给予发表。

2024年9月,作品与简介有幸录入中国《非遗技艺传承人名录》。

2024年11月作品《敖汉小米》在内蒙古妇联展出,同时也在赤峰文联展出。

2024年12月,《红山文化系列》、《敖汉文物精华》两幅8米长卷,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馆展出,并刊登在《赤峰日报》上。

2025年1月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特邀艺术顾问)作品与简介发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互通,世界和平!

2025年1月《中国剪纸》平台,发表了我的《蛇年迎春》作品。

2025年1月《金蛇送福、福蛇献瑞》主题视频,我要上央视栏目组,向全国人民拜年!百度、今日头条、搜狐、爱奇艺四个平台发表。

2025年2月,建立了百度百科。简介、作品、奖励,永久性查询。

2025年3月,中国邮政(澳门邮政)我的部分作品授权制作成邮票及中国集邮册。

2025年5月北京一家媒体为我做了《剪春秋,刘金凤艺术人生赋》歌曲。(词曲:林夕中国香港词作人,创作总监。演唱:刘清著名主持人)

2025年7月作品与简介,有幸被录入中国《民族非遗技艺守护人》一书。

刀尖舞韵,纸上乾坤——评刘金凤的剪纸艺术人生

在广袤的艺术天地中,剪纸艺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刘金凤,这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剪纸艺术家,以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勾勒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书写了一段令人赞叹的艺术人生。

艺术启蒙:草原文化滋养下的种子萌芽

刘金凤出生于1966年,成长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这片充满浓郁民族风情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敖汉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文明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草原上的民俗风情、民间故事,以及那随处可见的传统手工艺,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刘金凤幼小的心灵,在她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小学高级教师的身份,不仅赋予了她扎实的文化素养,更让她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纯真。这种特质在她的艺术创作中得以充分体现,使她的作品充满了童真与活力。大专学历的学习经历,进一步拓宽了她的视野,为她日后在剪纸艺术领域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中共党员的身份,则让她始终秉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每一幅剪纸作品中。

艺术探索:协会磨砺与风格初成

2000 年,刘金凤加入敖汉剪纸协会,这是她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协会这个大家庭中,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剪纸艺人,大家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共同进步。在这里,她系统地学习了剪纸的传统技法和理论知识,从简单的花鸟鱼虫到复杂的人物故事,她不断挑战自我,尝试各种题材和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金凤的剪纸技艺日益精湛。2013年加入赤峰剪纸协会,2016年加入内蒙古剪纸协会,2018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这一系列的加入,不仅是她艺术水平的认可,更是她不断追求卓越、勇于突破自我的见证。在不同的协会中,她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剪纸艺术家,学习到了各地不同的剪纸风格和技巧,这为她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刘金凤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剪纸的细腻与精巧,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在构图上,她善于运用对称、均衡等手法,使画面既稳定又富有变化;在色彩上,虽然以传统的红色为主,但通过不同深浅的红色搭配,营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题材选择上,她紧跟时代步伐,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内涵。

艺术突破:荣誉等身与作品升华

刘金凤的艺术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众多荣誉接踵而至。2015年 8月,她的作品《敖汉旗世界小米发源地》《中华祖神》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获奖,并刊登在《当代内蒙古剪纸集》里,这是对她艺术才华的首次重要肯定。此后,她的作品屡获殊荣,2017年10月,《红山文化系列》长卷被内蒙古文化厅评为最佳传承奖,这一奖项充分体现了她在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

2017年10月25日,《一路清廉》《海瑞罢官》在“清风陕州”全国廉政剪纸作品展中入展并获收藏证书,这表明她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她传递了廉洁奉公、正直善良的价值观,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2019年3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活动中,刘金凤的部分剪纸作品被邮票评审专家通过,并在五个国家做成邮票及集邮册全球发行。这是她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的作品走向了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在荣誉面前,刘金凤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探索和创新。2020年6月,她被评为赤峰市市级非遗传承人,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她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的重任,因此更加积极地开展传承活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剪纸爱好者。

艺术担当:非遗传承与文化传播

作为赤峰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刘金凤始终将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作为自己的使命。她积极参加各种非遗展览和交流活动,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剪纸艺术。2019年1月15日,她参加内蒙古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2019年1月23日至 25 日,参加北京海淀区科学非遗城非遗项目作品展。通过这些活动,她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也为剪纸艺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刘金凤还注重将剪纸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剪纸艺术的影响力。她建立了自己的个人艺术馆线上展,展出作品140余幅,让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欣赏到她的作品。此外,她的作品还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如《人民日报》《中华英才》半月刊网、《今日头条》等,进一步提升了剪纸艺术的社会关注度。

在国际舞台上,刘金凤也积极传播中国剪纸文化。2023年7月,她参加全球的“奥林匹克艺术大会”,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举办的作品展中,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目光。她被认定为2023“奥艺委交流大使”,这为中国剪纸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艺术心声:执着追求与文化情怀

回顾自己的艺术人生,刘金凤感慨万千。她表示,剪纸艺术是她一生的追求,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她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创新。她认为,艺术创作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只有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刘金凤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她通过对红山文化、敖汉文物等题材的创作,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展望未来,刘金凤充满信心。她表示,将继续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剪纸人才,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刘金凤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充满激情与奋斗的传奇。她以剪刀为笔,以红纸为墨,书写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文化的无限热爱。她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文化的使者,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刘金凤将继续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当代著名评论家史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