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二届儿童友好观察团走进郑州环保教育博物馆

中原网 转载

2025-08-13 19:15

在全国生态日即将来临之际,8月12日上午,20余名郑州市第二届儿童友好观察团成员走进郑州公用集团环保教育博物馆,探秘垃圾焚烧发电全流程,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进一步提升环保意识,争做“无废城市”建设的种子力量。

据了解,该环保教育博物馆位于郑州公用集团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该馆立足于环保科技知识普及、郑州市公用基础设施成果展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学术交流和信息传播,是郑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建设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和对外“窗口”,也是公众了解科学技术、见证城市发展、共享环保经济的“第二课堂”。

活动伊始,观察团成员们一起观看了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视频,简单易懂的介绍和图示让他们迅速理解了“垃圾变能源”的变化过程。接下来,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深入了解了郑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未来规划、“垃圾围城”的现实困境、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优势等知识。

在实景参观环节,成员们共同走进工厂生产区域,直观感受垃圾焚烧处理的全流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垃圾储坑的控制枢纽——行车控制室。工人师傅正在熟练地操作垃圾吊抓对垃圾进行堆垛与投放。这个巨型的吊抓,最多一次能抓起10吨的垃圾。”在专注聆听讲解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学习了垃圾焚烧发电的细节知识,更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起持续践行环保理念的自觉意识。“通过这次参观,我希望能从自身做起,号召身边的人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坚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观察团成员熊芸溪说。

在互动环节中,成员们用环保材料动手制作了环保蒲扇,“我设想的是一个水底环境,章鱼的触手自由伸展,环境清新。”观察团成员徐诺制作蒲扇,在考虑美观性的同时,还融入了环境保护的理念。

活动最后,成员们共同参与了“我的绿色智想”讨论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紧密围绕身边熟悉的小区、学校等日常环境展开探讨,提出了各式各样助推建立生态环保理念的方法举措。观察团成员聂嘉怡说:“可以在小区中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度,居民通过分类投放垃圾积累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等。”观察团成员徐诺建议垃圾分类进校园:“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让绿色环保理念在儿童心中扎根。”“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水瓶和餐具、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积极加入环保志愿者团队,参与清理公园、街道等环保活动。我希望在城市环保事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观察团成员徐誉桐说。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向观察团成员们颁发了“生态环保小卫士”实践证书。此次活动为观察团成员提供了一个深度接触城市垃圾处理工作的实践平台。在此过程中,成员们深刻认识到践行环保理念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居民健康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未来,他们将从“一米高度”视角出发,以儿童特有的纯真与热情,积极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助力绿色环保意识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杨柳 文 周甬 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