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驰宸线上获客,贷款资金方又是熊猫小贷

新经济观察团 原创

2025-08-13 17:35

作者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广州市熊猫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熊猫小贷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在今年初被公告注销小贷试点资格后,却频繁成为贷款产品的资金方。

近日,新经济观察团在使用某健康类APP时,发现了一则“个人信用贷款”广告。其H5表单页面显示,该产品仅限北京地区用户申请,助贷机构为深圳市前海驰宸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前海驰宸”),出资方为熊猫小贷,综合年化利率最低7%,最高24%(单利),期限不超过5年(60期)。

页面显示,金融服务将根据用户个人情况由适合的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公积金相关资料仅作为贷款服务验资证明,放贷路径与公积金账户无关。

上述产品的《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条款》则显示,“一旦您在页面上提交了相关信息,即视为您同意协议的全部内容”。

企查查显示,深圳前海驰宸成立于2014年9月23日,法定代表人为刘炬,实缴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一般经营项目是: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根据国家规定需要审批的,获得审批后方可经营):金融信息咨询、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外包服务(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需要审批的,依法取得相关审批文件后方可经营)”,即一家线上金融贷款中介公司。

有意思的是,深圳前海驰宸曾运营P2P业务。其官方微博账号“前海驰宸”还存在,推文基本上是P2P相关内容,末次更新时间为2015年1月19日,推文表示“前海驰宸是一个最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专业办理P2P,网络理财,网络借贷,高w收益d风险”。

同年1月7日的推文还显示,前海驰宸是云南金马源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配置平台,由深圳市前海驰宸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运营。 

不过,新经济观察团搜了一下云南金马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其与深圳前海驰宸目前并无股权关系。

深圳前海驰宸目前的股东为刘炬和甘玉宇,两者分别持股50%。历史股东有四位,其中周盈如和高剑在2022年退出,罗毅清和姚煜则早在2015年就已经退出,后两者有互联网金融从业经历。

其中,罗毅清关联七家企业,六家已经被吊销或注销,目前仍为深圳前海财富俱乐部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和监事。他还曾在中投驰宸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和股东,这家公司也已被注销。

姚煜则曾为深圳市投啊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实控人,但公司2020年5月已经注销。他也曾在上述被注销的中投驰宸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担任监事。

十年过去,上述股东和P2P从业经历均已成为过眼云烟。但这不妨碍如今的深圳前海驰宸在助贷领域持续进军,且利用已经被注销试点资格的小贷牌照进行展业。

其所谓的“出资方”熊猫小贷实在特殊。2024年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社交媒体和信息流平台上的“汇浙金融”、“沪银贷”、“诺享融”等多个贷款广告,页面资金方均为熊猫小贷。

而在2025年1月10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文,批准注销了熊猫小贷的试点资格。从法律上讲,熊猫小贷已不具备合法经营小额贷款的资格了。但熊猫小贷仍然被多家贷款中介当做“资金提供方”来打广告。

据大鱼财经等媒体报道,熊猫小贷被注销试点资格后,仍出现在“赋恒永杰”、“猫嘀嘀”等贷款产品页面的资金方机构中。此外,今年4月,在助贷机构为大余(上海)信息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公积金贷款的广告,以及助贷机构为上海随心优享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沪金贷”广告中,资金方也显示为熊猫小贷。

对于这种情况,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猜测,大概率是负责贷款广告信息流投放的代理公司曾使用熊猫小贷获得广告投放资格,然后给多家贷款中介共享使用。

他表示,这些助贷中介利用监管与平台审核的时间差和信息差,冒用资质引流获利。熊猫小贷的知名度可以提升广告可信度,但实际资金来自其他渠道,加上部分中介可能通过多级信息转卖规避监管,用户数据可能被多次倒手,导致追责困难。

而熊猫小贷,此前曾在公告中承认开展“通道业务”。2024年1月,熊猫小贷母公司熊猫金控曾在业绩预告中提到,2023年第四季度,熊猫小贷公司除通道业务之外全面停止新增贷款业务,并表示正在寻找买家转让小贷牌照。

所谓的“通道业务”,是指小贷公司通过有偿出租自身放贷资质,允许无放贷资质的助贷机构(如助贷公司、贷款中介等)以该小贷公司名义开展贷款营销获客、资金对接、APP上架,但小贷公司不实际参与风控、放款或资金提供,仅作为合规“外壳”收取通道费用的灰色合作模式。

其本质是牌照租赁,助贷方利用小贷牌照规避监管对无资质机构放贷的禁令,而小贷公司则通过“挂名”赚取佣金,造成风险与责任的分离。

但对于这种违规行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早已明令禁止:小额贷款公司严禁“出租、出借牌照,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提供放贷‘通道’;协助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申请金融属性字样网站、移动应用程序(APP)和小程序等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熊猫小贷多次在官方公众号中发布声明,称试点资格已经被取消,不存在与上述公司的合作。

2025年3月,熊猫小贷称与媒体报道的“安徽赋恒永杰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上海友鑫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不存在任何合作,不存文章报道中提及的任何业务,确信这两家公司系冒充公司名义,非法发布虚假金融信息。

2024年5月的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广州市熊猫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的名义,进行金融业务宣传及经营活动,此类行为严重侵害了我公司合法权益,同时也可能误导金融消费者,给其带来经济损失。”

上述业内人士提醒道,借款人需警惕此类广告的真实性:熊猫小贷已无放贷资质,若遇到以该小贷为资金方的贷款产品,务必核实放款机构资质,避免因信息不透明陷入债务陷阱。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