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峡窝镇 晨光社区:“四心”聚力优服务 网格赋能暖民心
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牛江涛
今年以来,上街区峡窝镇晨光社区面对辖区无主管楼院多、流动人口多、居民需求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网格化基层高效能治理,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务群众、用服务凝聚人心,运用“四心工作法”,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以“细心”编织民情网,绘好服务群众“活地图”
“10号院1号楼1单元马师傅家卫生间漏水需要维修”“12号院2号楼前的窨井盖破损需要更换......”在社区8号网格员民情记录本上,清清楚楚记录着群众的“关键小事”。社区楼院多,居民流动性强,人、情、地、事、物、组织六要素等基础信息掌握是关键,社区以“六清”工作标准(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问题隐患清;重点人群清、服务资源清、矛盾症结清),由网格员逐户走访建立动态台账,分类标注困难家庭、独居老人、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每日巡查、每月回访,及时更新基础信息,做到辖区重要事情底数清,情况明。
以“耐心”搭建连心桥,当好矛盾化解“调解员”
针对老旧小区人员结构复杂、邻里纠纷频发的特点,社区坚持"三早”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早发现"建立预警机制,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重点关注楼道堆物、车辆乱停乱放等常见矛盾隐患;二是"早介入"温情调解,先由社区网格员和民调员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倾听双方诉求,了解矛盾原因找准矛盾症结;三是"早解决"多方联动,整合居民自管会、驻社区律师、社区片警、民调员等力量组建快速响应团队。截至目前,化解自来水管爆裂漏水、房屋漏水、噪音扰民等纠纷14起,调解成功率达95%,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成效。
以“贴心”办好微实事,做好真心为民“店小二”
社区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坚持问需于民,精准对接需求,打造便民服务"暖心圈"。为了关爱辖区高龄老人,网格员确保每月走访一次,每到一户网格员都会认真询问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并询问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助的,针对各别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网格员会联合卫生院专家大夫上门诊疗,定期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60岁以上老人进行义诊义剪,组织磨刀、擦锅刷鞋、小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同时,网格员积极发动居民自治,个别无主管楼院以党员、网格员为核心成立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解决楼院充电桩安装、环境卫生保洁、水费抄收等为民服务事项。
以“恒心”激活自治力,砌好共建共治“硬堡垒”
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效能,积极培育居民自治力量,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在网格员的带动下,有8名热心居民加入网格员队伍,3号院的张师傅主动担负起了楼院卫生保洁员、每天义务打扫楼院卫生、14号院的张阿姨积极参与调解邻里噪音矛盾,有水电工工作经验的李师傅义务为4户居民维修水管漏水,通过"居民议事会"民主协商,网格员牵头召开6次居民议事会,圆满解决了文明养犬和电动车充电桩、路灯维修、窨井盖更换等问题。这些生动实践,让"生人社区"变成了"熟人家园",形成了"小事互帮、大事共商"的温暖治理格局。
晨光社区网格员用"四心"践初心,从一本本民情日记到一次次暖心服务,从一件件纠纷调解到一场场民主议事,网格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务群众。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深化"四心工作法",以更精细、更精心、更精准的服务回应群众需求,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破解民生难题,为实现楼院共建共治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