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27.9亿的同程旅行,为何容不下一名受害员工的求助?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8-11 10:36

近期,同程旅行深陷舆论漩涡,旗下员工小伍在出差期间遭受同事侵害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创伤,也让同程旅行的企业形象和管理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2024年6月12日,小伍依照公司安排,与“带教老师”张某前往广元某景区开展业务工作。在与景区领导的商务应酬中,小伍按职场惯例参与了酒局,并先行垫付餐费。结束后,为答谢景区领导对业务合作的支持,小伍送出价值5000元的京东卡。谁能想到,这些看似平常的业务操作,竟成为一场噩梦的前奏。

在返回酒店途中,张某对小伍的酒量和饮酒状态格外关注,这一异常行为在事后看来充满了恶意的预谋。到达酒店后,张某以传授业务知识和讲解利益输送方式为由,诱使小伍喝下所谓的“解酒药”。小伍虽心生疑虑,但出于对职场权威的忌惮和情面考量,还是选择服下,随后便陷入身体不适、意识模糊的状态,最终遭到张某的侵害。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对小伍个人权利的严重践踏,也暴露出职场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事件发生后,小伍果断选择报警,展现出了勇敢面对侵害、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从张某手机中发现了关键的照片和聊天记录,这些证据成为指控张某犯罪的重要依据。最终,张某因涉嫌强制猥亵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等待法律的严惩。

然而,小伍在向公司寻求支持和帮助时,却遭遇了冷遇。同程旅行对这起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引发了受害者和公众的强烈不满。张某以“个人未到岗时间过长”为由离职,公司未对其进行公开通报或严肃处理,这种做法被质疑是在敷衍塞责、逃避责任。当媒体向同程旅行苏州总部核实情况时,得到的回应也是模糊和推诿的,称不太了解此事,已反馈内部,后续进展却迟迟未有消息。

从法律层面来看,企业在员工遭受职场侵害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期间受到侵害,企业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若企业对员工的求助漠视不管,不仅违背法律要求,也损害了自身的社会形象。在此事件中,同程旅行若不能积极妥善处理,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

企业责任不仅体现在法律义务上,更体现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上。人民日报曾强调,拥有良好文化的企业才具备生命力。同程旅行作为国内第二大在线旅游平台,年服务人次高达19.6亿,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秉持权益优先的“人文关怀”理念,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在此次事件中,同程旅行的冷漠态度与企业应有的担当形成鲜明对比。这不禁让人反思,企业在追求高速发展和商业成功的道路上,是否忽视了对员工基本权益的保护?是否将经济效益置于社会责任之上?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不仅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更要在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树立榜样。

同程旅行近年来在业务拓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实现营收173.4亿元,各项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然而,这起员工侵害事件给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企业不能从根本上反思管理漏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对员工权益的重视程度,那么即使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也难以赢得员工的忠诚和社会的认可。

对于同程旅行而言,当务之急是积极回应受害者的诉求,主动承担起企业应尽的责任。一方面,要配合警方调查,提供必要的协助,确保侵害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另一方面,要对受害者进行真诚的道歉和安抚,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心理支持,帮助其走出创伤。同时,企业应全面反思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理职场侵害事件的长效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起事件也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职场侵害问题并非个例,它反映了当前职场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权力失衡、性别歧视、企业文化缺失等。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职场侵害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推动企业建立更加公平、安全、健康的职场环境。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对企业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罚;工会等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自身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将员工权益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程旅行员工出差遭侵害事件不应仅仅被视为一起孤立的事件,而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契机。只有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安全、公正、和谐的职场环境,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尊重和保护,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