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诺小贷“双面戏”:购物APP藏借贷陷阱,导流无牌平台收割用户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8-11 10:34

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持牌小贷公司本应在合规的轨道上稳健前行,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为有需求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然而,广州市金诺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诺小贷”)旗下的“速贝严选”APP却剑走偏锋,以一种隐蔽且充满隐患的方式,扰乱着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金诺小贷成立于2016年3月,其唯一股东为苏州金螳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背靠A股上市企业金螳螂这棵大树,金诺小贷本应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金融监管规定,为行业树立正面典范。但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在各大应用商店里,“速贝严选”打着“优选好物”的旗号,吸引着普通消费者的目光。乍一看,它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商购物平台,页面上展示着琳琅满目的数码产品、时尚服饰等商品,让人以为可以在这里畅享便捷的购物体验。但当用户填写手机号登录后,其真实面目才逐渐浮出水面。此时,贷款服务的信息扑面而来,首页上方赫然显示着贷款服务由正规持牌机构提供,最高可借额度20万元,年利率低至7.2%,随借随还。这看似诱人的贷款条件,实则隐藏着诸多问题。

当用户点击贷款申请后,一场复杂的导流游戏便悄然开始。平台通过多轮推荐,将用户导流至分子借钱、枫晴金融、一诺贷等平台。而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平台背后的企业主体,如佳木斯分子魔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长沙新枫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仟懿汇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新枫晴企管已于2025年4月份被注销,仟懿汇成立于2024年7月,两家公司均无相关金融牌照。这意味着,金诺小贷通过“速贝严选”APP,将用户导向了无资质的贷款平台,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巨大的风险之中。

在“速贝严选”的“借钱”页面,更多的贷款产品被展示出来,包括吉用花、分子借钱、惠逸花、天下分期、源融花、美信钱包、呗小米、超易钱包、小金象、期贷、星贷、趣融网等。而这些平台中,部分平台的运营主体同样缺乏金融资质。例如小金象的运营主体为成都恺玄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源融花的运营主体为成都聚金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美信钱包运营主体为深圳市泽数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天眼查显示,三家公司均无相关金融牌照。

这种导流行为带来的隐患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平台导流过程中,涉及披露不清晰,资金方的指向不明确。用户在申请贷款时,往往无法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贷款资金究竟来自何处,这严重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金融消费者在进行贷款活动时,有权知晓贷款的详细信息,包括资金来源、贷款利率计算方式、还款方式等。但在“速贝严选”的导流模式下,这些关键信息被模糊处理,让用户在云里雾里中做出贷款决策。

其次,层层导流至其他无牌机构的行为,在个人信息方面存在巨大漏洞,加剧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用户在申请贷款时,通常需要填写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当这些信息被随意导流至无牌机构时,由于这些机构可能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用户的个人信息就如同暴露在危险之中,随时可能被泄露、滥用。一旦个人信息泄露,用户可能面临诈骗电话、垃圾短信的骚扰,甚至可能导致财产损失。

除了导流问题,金诺小贷旗下产品的收费问题也饱受诟病。近期,黑猫投诉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速贝严选”的投诉,多名用户控诉其向用户收取高额的会员费。一名用户表示,在速贝严选借款3500元,但在被扣除698元的会员费后,实际到账仅2802元。这种先扣除高额会员费的行为,无疑增加了用户的借款成本,使得原本的借款利率大幅提高。而且,用户在借款时,往往并未明确被告知会员费的扣除情况,或者对会员费的具体用途和必要性并不清楚,这进一步侵害了用户的权益。

此外,金诺小贷另一产品“速贝钱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用户反映,在速贝钱包上借款3500元,分3期还款,在放款后,被平台扣除了698元的会员费,导致实际到手2802元。经测算,按照该用户每期等额本息还款1166.67元计算,该笔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达到了144%,远远超出了合理的利率范围。如此高的利率,无疑让用户陷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中,甚至可能导致一些用户因无法按时还款而陷入信用危机。

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金诺小贷的这种行为显然与监管要求背道而驰。金融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持牌小贷公司,更是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审慎开展业务。金诺小贷通过“速贝严选”APP进行的借贷导流以及不合理收费等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金诺小贷的种种问题,无疑给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持牌小贷公司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防止类似的乱象再次发生。同时,金融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在选择贷款平台时,要谨慎甄别,避免陷入不良贷款平台的陷阱。只有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安全的金融市场环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