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方城开展技术指导
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朱付康
7月中下旬至8月初,正值河南省丹参种植种子育苗的关键时期。为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丹参种植规范化水平,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方城县)李志敏、贺桂仁、李兵、赵晨晨、杨秋云、郝学政、黄岩、王茜、郭广浩等多名成员及科技副总张红瑞,在丹参种子育苗的关键节点,不惧高温酷暑和暴雨天气,先后于2025年7月13-14日、7月22-24日、8月6-8日连续三次深入河南省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河南荟萃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尚阳牧业有限公司等受援单位的丹参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团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现场示范、技术讲解等方式,为种植主体提供了从整地、育苗到苗期管理的全流程技术支撑,其专业、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受援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整地阶段,服务团成员们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土壤墒情,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指导种植主体科学翻耕、合理施基肥,确保土壤达到疏松透气的理想状态。针对部分地块存在的土壤板结问题,服务团还特别强调了深耕细作的重要性,并现场示范了改良土壤结构的实用技巧。育苗期间,服务团重点规范了种子处理流程,详细讲解了"两压法"育苗技术的操作要领,并亲自演示了苗床保湿与遮阳网使用的正确方法。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细节,却往往决定着育苗的成败,服务团成员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示范,确保受援单位能掌握关键技术要点。
进入苗期管理阶段后,服务团建立了定期回访机制。成员们通过实地观察幼苗长势,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服务团给出了差异化的水肥光温调控建议,并重点推广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丹参种子较小,顶土能力差,对湿度和温度极为敏感。"服务团专家解释道,"传统粗放式管理往往会导致出苗率低、弱苗多等问题。"为此,服务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两压法"育苗技术,并帮助种植主体建立苗情动态监测档案,实现精细化管护。河南尚阳牧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负责人表示:"按照服务团的指导方法进行调整后,苗齐苗壮的效果非常明显。"
除了集中指导外,服务团成员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种植主体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解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既及时解决了生产一线的急难问题,也为"裕丹参"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服务团的工作不仅限于丹参种植,成员们还深入查看了当地一年生、二年生丹参、二茬艾以及菊花的生长情况。在与种植主体负责人的交流中,专家们特别强调了此阶段中药材中耕培土、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药材的生长特点给出了具体的技术建议。
每次现场指导结束后,服务团都会建立跟踪回访机制。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实地复查等方式,确保技术指导取得实效。这种长效化的服务机制,不仅帮助种植主体解决了眼前的生产难题,更推动了丹参、艾、菊花等道地药材从育苗到采收的全产业链技术升级。在服务团的持续努力下,当地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和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一个月的技术服务过程中,服务团成员们克服了诸多困难。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值河南高温多雨季节,田间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但成员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时为了赶在雨前完成技术指导,他们顾不上休息;有时为了解答受援单位的疑问,他们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挥汗如雨。这种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深深感染了受援单位负责人。"服务团的专家们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更带来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方城县众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感慨地说,"有他们在,我们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