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引出“黑天鹅”
李想沉默了五六天后,8月5日再也憋不住,在微博上发了“听劝”的小作文。
原文说了一大通配置变化和车型版本缩减,我翻译一下,最后归结到一个要点:上市不到一个星期的理想i8,变相降价。
背后反映出一个问题:经过过去几天观察订单量,李想发现结果很不乐观,只得紧急拿出补救手段。
理想汽车这一次在市场面前“光速低头”,很明显吸取了第一款纯电车MEGA失利的教训,也是打怕了。但从i8外形仍然有MEGA的影子看,他们并没有打心眼里推翻MEGA的产品定位。
从本质上看,理想i8并不是理想MEGA低头的产物。
另一个低头认错是在一天后的8月6日,理想汽车官方和中国汽研发文向东风柳汽道歉,承认对东风柳汽乘龙品牌造成损害。
喜欢玩微博的李想,这一次没有出声,对“理想i8撞卡车”事件没有只字片语。
李想的逻辑无外乎一个:理想i8和销量才是关键,至于营销犯规,只不过是一个影响销量的一个因素,不值得上心。
01. i8有走MEGA老路的迹象?
理想MEGA失利后,理想内部曾进行过深度反思。
李想明面上给出的结论是,理想MEGA在产品定义时,高估了市场对于50-60万纯电的认可度。这里其实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产品定义有没有洞察到真实需求;二是价格太贵了。
市场上吐槽最多的外观问题,李想没有提。从后来i8明显带有MEGA的影子来看,李想甚至想证明,你们的吐槽都是错的。李想较真的劲儿很明显:我才是那个最牛的产品经理,其他的人都在扯淡。
但理想i8上市后,市场的反应打了李想一记耳光,上市近一个星期,李想没有发微博,也没有公布i8的订单量。有专业人士预测,大概6000辆左右。
这……不太能接受!不久前,对面家的小雷,24小时20多万个订单呢。
理想内部又进入了纠错时间,和MEGA上市的时候似曾相识。这种纠错很难,理想i8的定价为32.18万-36.98万元,比MEGA当时的定价低了20万元左右,理想肯定认为是合理的。
但问题是,很多人就是认为定价太贵了!包括资本市场,一上市就砸盘,原因是不看好i8。理想汽车港股的价格从i8上市前的128左右,一路狂跌到了8月7日的最低点95左右。其中i8上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跌得最猛。
令理想纳闷的是,2018年上市的理想ONE都可以定32万以上,为什么7年后,技术和配置远高于当年的今天,竟然翻车了!
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了,再犹豫几天,理想i8黄花菜都凉了。
李想紧急启动了降价程序,但又不好直接改价格,于是把本来不复杂的三款车型,缩减为一款车型,也就是只留下理想i8 MAX版,由34.98万元调整至33.98万元,另外还增加了一个后舱娱乐屏套装,约等于降价2万。
问题又回来了:理想i8订单远低于预期,真的是这2万元的原因?这个问号很大很大,恐怕李想自己也回答不出来。如果不是价格原因,强心针有效吗?
死马当做活马医!不降价救一救,也没有其他办法。产品已经上市,在厂家的工具箱里,就已经没有更有效的工具了。
02. 兜不住本质问题
理想i8上市后,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暴。
原因是理想i8在上市的时候,播放了一个“i8撞卡车”的测试视频,以证明车身有多强。很快,被撞塌的卡车被网友认出是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
“2吨理想i8将8吨乘龙卡车撞塌了”迅速冲上热搜,很快舆论转向,网友讨论的不是i8有多硬,而是“要么理想作假,要么乘龙是纸糊的”。
经过几天的发酵和东风柳汽的硬怼,网上基本达成共识,大概率就是理想汽车作假。
没办法,理想汽车只能把检测供应商中国汽研推到台前,出了一个声明,想敷衍了事。然而,正是这个声明,舆论再次被点燃。
中国汽研不过是一家检测公司,说白了它是乙方,理想汽车才是它的甲方。让乙方出来发一个声明,就想糊弄过去的做法,引起了更大的公愤。
理想汽车在舆情发酵了近一个星期后,才不得不于8月6日晚道歉,理想汽车的高管也真是坐得住。理想汽车的这一波骚操作,至少犯了三个低级错误:
一是在官方营销中拉踩同行,而且可以说明目张胆,毫无顾忌。这是营销大忌,竟然在上千人的发布会上公开播放。
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能用这样的营销手段,要么车企内部根本没有把关机制,出现失误,要么没有道德底线。
二是营销内容经不起推敲。理想i8再硬,也不太可能将一辆8吨卡车的车头撞塌,这可以说是一个常识问题。理想为了营销效果,真的连常识都不要了,真的有点像在做用户智商过滤。
三是舆情出现后,理想汽车竟然失声了。很显然,要么他们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要么就是专业度极低,没有危机公关能力,甚至没有违法意识。
这波操作震惊了整个汽车圈!难怪很多人都说,理想汽车的市场部和公关部负责人,该卷铺盖走人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问题可能远比外界想象的要严重,甚至可能是内部机制问题,导致企业运行混乱。
2023年,李想高调发文,全面学习华为的IPD流程,把华为的那一套吹爆了,要求上上下下“像素级学习”。
没有想到,不到两年时间,今年上半年理想内部就开始“去华为化”大逃杀。原因是理想学来的PDC绩效管理等,导致了销售端恶性竞争、员工内耗和价值观冲突、战略短视和业务失衡等问题。
理想没有卷到竞争对手,反而自己把自己卷掉半条命。理想汽车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31.37%。
越往后,理想汽车面临的问题越严重。
今年年初,理想汽车把年度销售目标定为70万辆,看情况不妙后调整为64万辆。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为23.5万辆,完成率仅为36.7%,下半年需月均交付超6.8万辆才能达标。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抱有期望的新车理想i8,大概率已经折戟。
核心问题是,实际完成量和目标差距如此之大,完全脱离客观实际的目标是怎么定下来的?管理团队对于市场的预判,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离谱到不尊重现实!
从李想号召像素级学习华为,到逃杀式去华为等搞运动式折腾,也可见理想汽车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行事风格。换句话说,可能就是企业文化的原因。
理想汽车的高管和股东,早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高级副总裁邹良军于6月底减持10万股,套现约1003万元;谢岩于同月16日减持12万股,套现约1193万元;主要股东王兴今年分多次减持,套现了近28亿港元。
股东和高管最了解目前理想汽车的状况,减持的原因不管官方怎么解释,说到底最终只有一个,就是不看好。所以,你还相信理想i8的问题,仅仅是定价过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