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万罚单+行长助理被警告,天府银行不仅"罚"声不断,钱袋子也快见底了
在金融行业的版图中,四川天府银行曾是一颗闪耀的新星。自2001年成立,从南充市商业银行到2017年更名为四川天府银行,其一路发展,下辖10家省内外分行、119家营业机构,并发起设立了4家村镇银行、1家贷款公司、1家金租公司,构建起了一个看似庞大且多元的金融服务体系。然而,近年来,这颗曾经的新星却光芒渐失,深陷困境之中。
不良贷款率高企,资产质量隐忧
截至2024年末,四川天府银行不良贷款率录得2.13%,这一数字远高于同期全国城商行1.76%的平均水平,也高于A股17家已上市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的持续高企,无疑为银行的资产质量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不良贷款的形成,往往与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评估等环节息息相关。高不良贷款率意味着银行投放出去的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无法按时收回的风险,这不仅会直接侵蚀银行的利润,还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再投资能力。为了应对不良贷款,银行需要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
分行违规被罚,风控体系遭质疑
近期,四川天府银行两家重要分行的被罚事件,更是将其内部管理和风控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四川天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罚款350万元,6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1万至3万元不等的罚款。违规行为涉及账户开立、使用及风控流程漏洞,包括未严格核验客户身份材料、未有效监测异常交易(如涉诈资金流动)等。账户管理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如此严重的账户管理违规行为,不禁让人对该行的内部风控体系产生质疑。这不仅反映出银行在操作层面的疏忽,更可能暗示着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制度执行的不力。
近日,据贵州金融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四川天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款30万元,时任行长助理刘伟也因同样原因被警告。贷款管理是银行核心业务之一,贷款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银行资金流向不明、贷款回收困难等问题,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而此次贵阳分行的被罚,再次表明该行在关键业务的管理上存在明显漏洞。
短短几个月内,两家分行相继因不同的违规行为被罚,这绝非偶然。频繁的罚单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声誉,也让投资者和客户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同时,这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未来该行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业绩持续下滑,盈利能力堪忧
在不良贷款率高企和分行违规被罚的背后,是四川天府银行令人担忧的业绩表现。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0年 - 2024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分别录得36.88亿元、28.07亿元、24.10亿元、15.98亿元、5.88亿元,整体下滑超80%;净利润分别录得8.46亿元、8.64亿元、3.23亿元、4.26亿元、3.34亿元,整体下滑超60%。利息净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幅下滑,表明该行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减弱。
利息净收入的减少,可能与市场利率波动、银行信贷投放策略调整以及资产质量下降等因素有关。而净利润的下滑,则不仅受到利息净收入减少的影响,还与银行的运营成本、风险管理成本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盈利能力的下降无疑会削弱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与其他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不良贷款率高企、分行违规被罚、业绩持续下滑等多重困境,四川天府银行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破局,成为摆在该行管理层面前的一道难题。
加强风险管理是当务之急。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和完善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对贷款客户的资质审核标准,加强贷后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风险。同时,要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通过债务重组、资产拍卖等方式,尽可能降低不良贷款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完善内部管理和风控体系也至关重要。银行应加强对各分支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对于违规行为,要严肃问责,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此外,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业务拓展方面,银行需要积极寻求创新,优化业务结构。在传统存贷业务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可以加大对中间业务、金融科技业务的投入,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例如,开展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四川天府银行若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痛定思痛,全面改革。否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该行的前景将不容乐观。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四川天府银行的后续发展,期待其能早日走出困境,重回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