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预测:国内互联网大厂财报将首现负增长,即时零售大战成主因
8月6日,高盛发布最新研报预测,中国互联网板块将迎来自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整体负增长,盈利同比下降10%,主要受即时零售领域竞争加剧拖累。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预计9月将达到亏损高峰,且整体亏损周期可能更为持久。
第二季度EBIT(息税前利润)预测显示行业分化明显,腾讯、网易、滴滴等公司将保持稳健盈利增长,其中腾讯调整后EBIT增长15%,滴滴增长32%,网易增长20%。
而反观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和美团等深度参与即时零售大战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EBITA预计下滑16%,美团和京东EBIT则分别下跌58%和70%。
这场互联网行业的首次负增长,核心诱因是即时零售(尤其是外卖)领域的激烈竞争。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二季度,美团、阿里、京东三家在外卖战场的补贴就高达250亿元,其中阿里全年补贴预估更是达到410亿元。
高盛预测,这场烧钱大战最终可能以美团:阿里:京东5.5:3.5:1的市场份额收场,但即便如此,三年后整个市场利润也仅约300亿元。这意味着当前巨头们的巨额投入与未来回报存在明显失衡。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报告同时指出,AI驱动的增长路径已开始显现,云业务和广告成为新的利润锚点。
例如,阿里云本季度收入增速有望从Q1的18%加速到23%,毛利率也在逐季改善。头部公司如腾讯、阿里均在快速推进AI智能体布局,腾讯的混元模型,阿里的夸克眼镜和通义大模型整合应用,都被视为中期估值的关键支撑。
此次高盛预警,本质上是对互联网行业长期依赖的“烧钱换增长”模式的一次质疑。
即时零售作为高频消费场景,确实能为平台带来流量和用户粘性,但过度补贴不仅挤压了行业利润空间,也可能延缓企业在AI等未来关键赛道的投入。
从高盛的预测来看,即时零售市场最终将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但这一过程中的巨额投入是否值得,或许需要更长时间来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