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耐心资本,蓝皮书建议广州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探粤 取材网络

2025-08-07 20:25

8月7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广州培育壮大“硬科技”耐心资本要持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

对照国内外最高标准,从体制机制层面破局

蓝皮书指出,下一步,广州培育壮大“硬科技”耐心资本,要对照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的一流标准,坚持从体制机制层面破局,努力在全国耐心资本高质量发展中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勇当标杆,为广州继往开来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撑。

在探索国有耐心资本的特殊政策和中长周期考核机制方面,蓝皮书建议,针对“硬科技”产业所具有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见效慢的特点,研究试点在实行分类精准考核、适时调整返投政策、优化提高让利比例、建立健全正向激励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同时,广州应强化国有耐心资本与广州优势、高新产业的融合发展,学习借鉴深圳、苏州经验,通过压缩国有资本法人机构和管理层级、优化重置国有资本组织架构等方式,持续提升广州“硬科技”优势、高新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蓝皮书指出,广州还应建立国有耐心资本中长期激励机制,通过设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正向激励政策,探索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员工模拟持股、国有私募基金跟投、超额利润分享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国有耐心资本投资团队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绑定团队与国有耐心资本之间的利益,促使其更好地履行信义义务,实现国有耐心资本的保值增值。

广州应大力发挥金融资源集聚优势

蓝皮书指出,广州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金融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大力度和精准引导金融资源支持“21+7”新兴支柱产业、战略先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和服务业等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建设企业出新、产业焕新、动能更新的现代化新广州。

具体而言,蓝皮书建议广州构建“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工具箱,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定向支持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

蓝皮书提出广州应运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的专项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每年新增信贷资源投向重点产业集群高端化转型,同时,应强化财政金融联动,设立专项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突破新赛道,并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两化转型”(数智化、绿色化)的企业给予贴息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发挥信贷资源规模优势,创新产业链融资方面,蓝皮书建议实施“一链一策”,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融资支持力度。

针对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链,推出“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融资产品,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等工具,解决中小配套企业融资难题,并试点“AI+信贷”模式,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实现智能审批,进一步压缩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周期。

广州还应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赋能,依托广州现有担保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信用贷款担保覆盖面,推广“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

此外,蓝皮书还提出发挥全市金融平台集聚效能,精准投放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扩大金融开放等建议。

2024年以来,广州积极推进金融强市建设,引导金融资源全面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金融资本精准赋能“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硬科技”新赛道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新突破。

未来,广州将通过系统性创新与精准支持,提高金融资本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培育壮大耐心长期资本,做大做强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产融深度融合,为再造新广州注入金融硬核力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