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小网格”赋能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郅文倩
“我们急需无人机飞手训练场地……”河南如虹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刚开口,通航试验区专属网格上街机场板块的网格员乔丽锦就接过话头:“这个问题我已经向网格长反馈过了,我们在飞机展示交易中心西区规划了2000平米用于无人机飞手培训,现在带您去看看!”
今年以来,郑州通航试验区党工委围绕全省“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科学设置通航试验区专属网格,以网格化治理赋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组织覆盖到“链上”。郑州通航试验区党工委以中国飞龙落地为契机,全力打造“郑在飞—豫龙领航·智做先锋”党建品牌,通过成立低空经济行业党委、优化专属网格建设等举措,实施新兴领域党建攻坚,实现“党建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园区党组织应建尽建的覆盖率达100%。选派党建指导员14名,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此外,通过在产业链上成立科技创新小组,推动“校院企、产学研”融合化发展,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合作,把学校建在企业厂房,把课程开在生产一线,通过订单式人才培育模式,年均150余名大学生走进通航企业开展培训,搭建了人才交流平台,成功引入研发制造团队7支、高层次技术人才91名、各类创新人才408人。
服务延伸到“一线”。郑州通航试验区党工委创新构建“一堂一会一宣讲”模式,依托“郑向上·通航先锋课堂”“蓝天故事会”和“五彩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23次,接待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党员干部3000余人。同时,依托“1+3+N”网格服务体系(1个党工委核心、3级网格队伍、多领域社会力量),将9名专职网格员、17名兼职网格员下沉至企业,解决诉求48项。三和航空网格员介绍:“通过‘企业解忧会’和‘红黄蓝’问题分级机制,我们为企业协调了试飞场地修复、低空产业贷、人才输送等问题”。
资源整合在“末端”。针对飞机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缓慢难题,网格专班联动发改、财政等部门,争取专项资金5576万元;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慢,网格精准匹配教育资源,推动三和航空与郑州大学建立技术供需清单、高端人才共聘、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等“校聘企用”合作模式,实现企业研发成本下降30%;围绕中国飞龙搬迁员工的“后顾之忧”,网格员“一对一”精准服务,建立专项工作事项清单和职责清单,全方位解决办公用房、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需求,彰显“郑州速度”。
成效彰显在网格。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助推下,这座“通航新城”已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持续攀升。中国飞龙总部入驻有效补强河南通航产业链,带动研发制造、维修保养、航材供应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三和航空自主研发的S2000吨级无人直升机代表河南亮相中国航展,新研发机型S760在新疆实现交付,彰显本土科创实力;应急救援、警务航空、农林植保等服务场景覆盖全省18个地市;“航空科普进校园”辐射全省152所中小学,惠及7万学子,接待研学团队40余批次2万余人。
未来,郑州通航试验区党工委将持续按照“强党建、促产业、为企业”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的建设新成效赋能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