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 琵琶美人图-明吴伟 赵孟頫鲜于枢墨迹合册-论裴行俭书法 元赵孟頫

中书国画 原创

2025-08-06 17:16

明_吴伟_琵琶美人图

款识题跋:

款识:小仙

题跋: 孙一元、黄姬水二诗

钤印:

作者印:小仙吴伟

  画有女子,持琵琶而立。侧身低首,鬓影如云,眉黛含愁。素手拥琴,不弹一音,却胜万籁之响。轻裾曳地,纤腰束素,衣纹流转若水,姿态端凝如兰。无言,似有千语未吐;不动,犹胜回眸三生。

  丹青无景,笔简意长。画者以一人独照空帧,墨不染地,心却盈境。衣带以长线缭绕,环佩以细笔托之,寥寥数笔,生风自起。神情不施浓妆,面容不借粉饰,惟有一抹静思,胜却百媚千红。

  画中仕女,怀琴而立,琴未奏,曲已起。其神思游离,似忆前尘往事,或念久别之人。幽怨之情,如细雨入怀,不见其形,唯觉其寒。眼神低垂,不语而语,目光中含哀亦含执,含思亦含意。似欲言还止,似欲行却止,其静,其韵,其美,其情,皆藏于不言之间。

  画者吴伟,江夏人也。出吴道子法,挥笔纵横,不拘细谨。然于此图,却见其心之沉静,情之内敛。白描用线,非徒工巧,而寓神意于疏密之间。笔至轻处,若烟笼寒水;墨到浓处,如波映残霞。衣纹翻卷,似随风转;琵琶半掩,似掩不住心潮。人物神情,写实亦写意。非摹貌取神,而乃传神达情。

  画之无地,非无地;画之无天,非无天。惟空处,更显神居之所;惟留白,方显墨之可贵。画者未写一花一木,而天地自成;未绘一水一石,而心境已满。观者凝目之际,仿佛入幽梦之境,身临画中之时,已忘身外之音。

  若问画中女子为何神情?或是空闺之人,梦断江南;或是乐府之姝,弹罢离骚。或许久别之期无信,或许当年一别成恨。此皆不足明画意,画意在情中流转,在心头微动,不可明言,不可尽述,惟可心会。

  琵琶抱怀,犹如抱痛。曲未奏,思已乱;音未出,泪已干。此图非写琵琶之声,实写琵琶之情。情者,心之音也;画者,以心写心,以静写动。画之极处,不在技法,而在情感之流转。吴伟于此图中,已超乎技艺之境,入情思之域。

  昔人云:“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此画正是。画中女子,若梦中人,若旧词句中之怨女,若琴台幽曲中之孤影。其姿若春水之柔,其思若秋风之苦,其心若云梦之间,浮沉难定。

  观此图者,不必识笔墨之巧,只须静心凝视,便可与画中女子共一叹息。此画不为宫廷艳妆,不为宴集媚态,而是为一段心事,为一曲未了之音,为一瞬静美,为一生难诉之情。

  画虽静,意却动;人虽孤,情却满。画中女子,既非名妓,亦非闺秀;她是寂寞中的一声低唱,是风雨中的一盏微灯,是人间万象中最柔软的一隅。吴伟以丹青之笔,描摹人世深情,使千年之后之人,亦能窥其一角,怦然心动。

  画不需繁彩,心自有光。女子不需言语,姿自成诗。琵琶不需弹奏,弦已动情。千年之前,一位画者心有戚戚,千年之后,一位观者情亦悠悠。

  此图藏韵于墨,纳情于线,是画中之诗,是诗中之梦。若有知音,会于静默;若无知音,亦自成幽芳。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