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优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 精准高效助力“宛美就业”
今年以来,南阳市宛城区在就业服务领域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搭建高质高效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保障更精准、惠民服务更暖心。
近日,宛城区红泥湾镇便民服务中心零工驿站迎来一位“新成员”——“就业智能一体机”。它的出现,悄然改变当地的就业生态,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以往,求职者找工作需要从各种招聘会上收集岗位信息,不仅耗时耗力,效果还不理想。如今,有了“就业智能一体机”,这一情况明显改观。求职者张先生说:“以前找工作,去各种应聘会,费时费力的,现在来到便民服务大厅有工作人员指导,在一体机上各种信息一目了然,方便了我们找工作。”
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智能一体机”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模块,提供专项岗位推送和招聘报名服务。红泥湾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就业窗口工作人员孙尚羽介绍:“‘就业智能一体机’通过‘宛美就业’平台,整合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实现‘线上岗位发布+线下自助查询’双渠道联动。从‘跑多次’到‘一站式’,‘就业智能一体机’的推出,既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生动实践,也是稳就业促发展的创新举措。随着‘就业智能一体机’功能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将更加精准、高效,成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助力。”
在宛城区溧河街道党群服务大厅,家住胡寨村龙都花园的崔惠丽正为在外打工的老公办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这份补贴专为就业困难和再就业群体量身定制,涵盖养老和医保,每月400元。对于像崔惠丽这样的家庭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让他们在就业道路上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溧河街道通过设立专门的申请表,规范补贴申请流程,确保每一份补贴都能精准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崔惠丽告诉记者:“来到这边,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地跟我们说具体怎么办,补贴整体优惠下来国家每年补贴4,000多元,自己再交个八九千那样差不多。”
被征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一直是溧河街道关注的重点。在做好被征地失地农民认定工作的基础上,溧河街道积极落实相关享受政策,鼓励他们再就业。在曾寨村,工作人员为村民们详细讲解政策内容和再就业途径,让政策深入人心;同时,建立完善的台账,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王堂村党支部书记勾红阳介绍:“近几年来,我村工业项目征用土地较多,征用前人均土地1.8亩左右,王堂村共8个自然村,其中4个自然村土地已不足0.3亩,这些人员都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在被征地社保补贴对象筛查中,对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另建立台账,逐人宣传政策。”
今年以来,溧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党建+社保”服务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确保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惠民政策精准落地。街道依托区、街道、村、组四级网格联动机制,由劳保所牵头,通过“数据找人”,并逐一电话联系,精准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服务,让居民“看得懂、算得清、交得起”。同时,线上线下齐发力,织密政策宣传网。线下,街道在公示栏、超市、集贸市场等处张贴宣传海报,并组织党员干部发放宣传页;线上,通过微信群、固定电话等渠道,为居民答疑解惑,依托“互联网+就业”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编制资料清单,提供免费复印,为特殊群体开通预约办理通道,推动业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稳定之基。从党建引领服务到智能设备赋能,宛城区多措并举推动就业服务持续升级,“政策找人”“服务找人”等服务新模式,精准服务对接群众与企业需求,就业信息随时收、就业手续随时办、就业问题随时答、就业困难随时帮,助力群众实现好就业、就好业,为稳就业促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崔菲菲、王楠)
供稿:南阳市宛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