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的爱:校园流浪猫的生存困境

正观特稿 原创

2025-08-06 09:48

洪思琪 李若彤 梁煜轲 柳沂君 田子正


《2024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流浪猫总数已达 5000 万只,而得到救助的不足 2%。一般来说,流浪猫的平均寿命为 2-3 年,高校里的流浪猫则能达到 2-5 年。一只母猫每年可生育 2-3 胎,每胎平均 4-6 只小猫;此外,母猫的繁殖周期极短,从出生到性成熟仅需 6-7 个月。大量繁殖加速了它们的身体损耗,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流浪猫还面临极高的猫瘟携带率、严重的食物短缺,以及投毒、虐待、车辆碾压等人为伤害…… 自然因素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死亡相互交织,不仅撕裂着人猫之间的稳定关系,酝酿着巨大的舆论风暴,也让人们为无数生命的离去而哀叹。那么,生活在校园的流浪猫,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困局?

用三千元换来一场葬礼

高校猫协的组织者们,几乎都经历过至少一次的生死离别。

在他们的心里,有一排被自责扎下的藩篱,藩篱内种着内疚、无奈、伤心、担忧……却从未埋着“后悔”的种子。

身为组织者的小星,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夜晚。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下着小雨。

小星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条求助信息,一位学姐将一只得了猫瘟被遗弃的小猫崽带回了宿舍,由于现实原因无法带它去救治。而夏天的雨让空气更加闷热潮湿,很快小猫就可能因失温而死去。

当小星和朋友看到在纸箱里的小猫时,毅然决然把它送到了医院,自己来承担昂贵的医药费。

经过检查,医生告知小猫有严重的贫血和皮肤病,尽管已经熬过猫瘟,但依旧生命垂危。

深夜的医院,小猫发出微弱的“喵喵”声,每一声都将小星和朋友的心紧紧揪起。为了尽可能减少小猫的痛苦,小星举着吹风机,让温热的风包裹着小猫,防止它失温。

“吹了一两个小时。最后小猫还是没能熬过去,天还没亮就去了喵星,很可惜……”小星微微低下头说道。

第二天,暴雨来袭。小星离开了医院,找了一家宠物殡葬馆将小猫火化,后来将骨灰埋在了学校里。

从检查、治疗到火化,花费三千元。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小星和朋友拿出所剩无几的生活费,还向一位素未谋面的爱猫网友借了一笔钱,才凑齐这三千。

此后的半年,小星每个月都兼职赚钱,终于还完了网友的借款。

“那段时间过得特别拮据。我也有向父母求助,但是没敢说花了三千,只说给我五百就好”,小星笑了笑,她从未后悔过救助这只小猫,也会永远记得那个雨夜。

第一次触摸

“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窝窝,也是第一次摸到它。没想到是在这种情况下……”说着说着电电的声音开始颤抖,忍不住想要哭泣。

电电是另一所高校猫协的组织者,她始终遗憾当时没有抓住窝窝,导致它在校外遭遇车祸。

窝窝是一只特别不亲人的黑猫,尽管同学们经常去投喂,可是它依旧在离人很远的地方转圈圈。

图为窝窝

不过这个距离在一点点拉进。

然而命运弄人,电电当时正在上课,突然看到群里有消息说校外有一只黑猫被车撞了。由于有段时间没见到窝窝,电电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一下课 ,电电就赶去现场,没想到真是窝窝。

当时,窝窝的心跳已经停止,身体还是温的,电电赶紧给它做心肺复苏,但最终还是没有救回来。电电只能无力地接受了现实——窝窝去了喵星。

回忆的时候,电电几度哽咽,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在讲到图图的故事时,电电忍不住哭了起来。

图为黑猫图图

图图也是一只黑猫,在学校里十分亲近人。图图年龄偏大,头上秃秃的,它曾经消失过一段时间,等再次出现时,头上满是血痕。

“当时学校猫协还未成立,一点资金都没有。秉持着第一救助原则,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第一时间送图图去就医。”电电苦笑着,“图图非常乖,做清创的同时还做了绝育,整个过程非常痛苦。它疼得有应激反应,但依然没有激烈地反抗,一直忍耐着”。

后来因为照顾图图,慢慢聚集了十四个同学。

临近寒假,同学们都要回家,无法再照料图图。于是,大家准备好充分的猫粮和水,把它托付给一位学校管理员,希望能偶尔去看看图图。

等到快开学时,电电提前返校,第一时间就去图图的猫窝,结果没看到图图,只看到一个“黑黑的毛绒玩具”。

等到第二天再来时,依然没有看到图图的身影。电电感觉很奇怪,忍不住扒开垫子往里看,才后知后觉,“原来那个‘玩具’就是图图”,一瞬间电电眼泪决堤。

当把这个噩耗告知一起照料图图的同学时,大家都心痛不已。唯一有些安慰的是,图图是在大家建的猫窝里离开了,而不是在野地。

也是在这一年,电电所在的学校成立了猫协,并一点点壮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大家聚在一起才了不起。”电电和成员们一起救助了很多只校园流浪猫,只为不留遗憾。

 一切还要从占卜说起

2025年3月10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为了给一只叫警二的母猫生产筹款,小星和同学小屿一起建立了校园流浪猫救助群。在此之前,同学们只是在微信群中分享猫咪的日常,从未开展过有组织的救助活动。

警二是一只温顺的奶牛猫,最喜欢趴在学校图书馆楼梯前和教学楼的凳子上督学。久而久之,大家都非常关心这只可爱的小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警二的肚子鼓了起来,甚至有了生产的迹象。

有一位喜欢周易的男生为警二卜了一卦,现实它会遇到难产,这让群里的 同学都有些着急,开始格外注意警二的行踪。

一天傍晚,有同学发现警二钻到了教室讲台里,可能是即将生产的信号。讲台背部的盖子坏了,里面密密麻麻绕满了电线。几个男同学火速赶到现场,小心翼翼将缩在最里面的警二抱了出来。

由于情况紧急,同学们用电动车的挡风垫,一人拉一个角,把警二抬去了医院。小星和小屿则在群里负责筹款。因为就医及时,警二安然无恙生下来一窝小猫崽,大家别提有多高兴。

慢慢的,校园流浪猫救助群从十几个人增长到了近五百人,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救助更多流浪猫,筹钱帮小猫做绝育。

事实上,资金流向是确保猫协正常运行的核心。

小屿作为猫协的财务负责人,她收到的每一笔捐款,花费的每一笔支出,她都详细记录在表格中,定期将账单公示出来。

目前,猫协的资金主要来自同学们的捐款,每次筹款时不设置数额,全凭自愿。猫协的组织者明白,想要长久发展,不能只靠同学们的捐款,还要争取其他赞助。

不久前,小屿所在的猫协开展了第一次正式活动,与附近医院达成合作,与救助站取得联系,还抢到了很多公益活动的资助名额。

此外,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橘长动物医院,为猫协拉来一大笔赞助。同时,网易也捐来一批猫粮。微信群里,大家看着猫猫大口吃粮的图片不停地刷屏,高兴地表示“这下往后半年的猫粮都不用愁啦”。

图为流浪猫小八和捐赠的猫粮

图为猫粮捐赠活动合影

除了争取合作和赞助之外,义卖也被安排上日程。

猫协邀请了美术专业的同学设计活动logo,但是从约稿到产出周边,整个过程需要很高的成本,义卖活动面临着重重困难。

“尽管我们现在组织活动已经初见成效,但经费压力还是很大。现在大家还是能免费领个捕猫网就免费领,能投票多给小猫们攒点儿猫粮就使劲儿投。只希望猫协能一直运营下去,就这样就能救助更多流浪猫。”小星表示。

到来与离开

在小屿的学校里,有一只到处乱窜的橘白,它喜欢和人玩游戏,喜欢蹭人的脚踝,同学们给它取名“来财”。

“来财是被人扔到学校附近的。来的时候还有一个航空箱,里面放着一个疫苗本。有同学发现之后,就带它去医院做绝育,后来就把它带回了学校。”知道来财背景的同学回忆道。

像这样被丢弃到大学校园的流浪猫并不少见。

由于校园的不安全因素相较于校外少了许多,一些不负责任的宠物主人便把猫咪随意地丢弃到大学附近。

虽然猫协严厉抵制这类行为的发生,但出于对小猫生命的考量,很多时候也只能被迫接受。

“没办法,既然来了,我们最起码会让它们有吃的,比外面的猫过得稍微好一点,但也只能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小屿无奈地说。

图为猫协的“猫猫图鉴”

除了猫咪绝育,寻找领养人也是猫协的重要工作之一。

“有适合收养的猫猫,我们会尽力为它们找合适的主人,并且做好定期反馈,反馈制度是我们未来要重点做的。”小屿语气坚定。

在为猫猫挑选主人时,猫协有严格的标准。首先是爱心,其次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比如稳定的收入和住所。最后,小猫要能与家中的“原住民”和谐共处,领养人要定期汇报猫咪的适应情况。

“一般是本校学生会领养猫咪,还有一些是通过小红书,看到喜爱的小猫后,会找到我们希望带它带回家。”小屿解释道。

猫协为校园流浪猫精心制作了一部猫猫档案,每一只在校园里生活过的小猫,都会被记录在档案中,里面记录它们的到来,也记录着它们的离去。

“虽然我们只是很普通的学生,但是我们还是很自豪的,我们已经救了6只猫,还有一只小狗。这真的是一件很幸福。”小星自豪地说。

毛孩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小屿、小星,带着同学们一起走下去。但是对生命的尊重,从来不是某个群体的孤军奋战,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命题。

(文中人名皆为化名,图片来自受访者)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王雨齐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