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飞十二载热血为笺:他以生命的温度,写就时光里的长诗

福延圆梦行动 原创

2025-08-06 07:56

   8月6日的福州,晨雾刚散,阳光就把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的玻璃门晒得发烫。田云飞牵着妻子张维维的手走进来,手里攥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厚度不算显眼,却在桌上放得很稳——里面是2000元现金,要捐给福延公益的助学项目。

   "又来添麻烦了。"田云飞笑着跟工作人员打招呼,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他穿一件浅花格子的体恤衫,袖口洗得有些软塌,裤脚沾着点没擦干净的尘土,若不是有人介绍,谁也想不到这是福建龙威特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爱人张维维站在他旁边,把信封推过去时补充了一句:"这是老田特意让留出来的,说这个月助学款该打了,别耽误孩子买课本。"

   没人把这当成一场"捐赠仪式"。对福延公益的人来说,田云飞的身影早成了常态。从2023年第一次跟着志愿者来这里登记,到后来穿上福延公益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的马甲跑乡村,再到如今成为副理事长,他总说"我就是来搭把手的",可这"搭把手",一搭就是2年多。

深夜的倡议:老兵的血,不能等

   今年7月24日夜里,福延公益的公众号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志愿者走访抗美援朝老兵吴春华家时发来的急报:老人突发溶血性贫血,医院血库O型血告急,急需献血者。那时已近晚上11点,田云飞刚结束公司的夜班巡查,看到福延公益的倡议消息时,手指在屏幕上顿了两秒,直接拨通了福延公益负责人的电话。

   "吴老的情况怎么样?血站需要多少?我现在就组织人。"他的声音比平时沉了些,能听出急。负责人说老人87岁了,身体底子弱,至少需要800毫升血,可夜里联系志愿者太难。田云飞没挂电话,先在公司员工群里发了条语音:"各位同事,有位抗美援朝老兵现在急需o型血,明天早上8点,愿意去血站的跟我走,算公假。"

   发完又翻出手机通讯录,一个个打给相熟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打到第三个时,张维维从卧室出来,披着衣服问他:"这么晚还不睡?"他抬头看了眼妻子,突然想起什么:"维维,你是不是o型血?"张维维愣了下,点头:"是啊,怎么了?"

  "明天跟我去血站。"田云飞说得干脆。张维维没多问,只弯腰帮他把没喝完的水续满:"行,你先把电话打完,我去拿献血证。"

   第二天早上7点半,血站门口已经站了十多个人——有田云飞公司的保安,有穿迷彩服的退役军人,还有张维维拎着早餐站在人群里。田云飞挨个点人数,看到有人脸色发白,赶紧塞了瓶牛奶:"低血糖别硬来,心意到了就行。"轮到他自己抽血时,护士看着他的胳膊笑:"您这血管真明显,常来献血吧?"

   他随口应了句"还行",转头跟张维维说"你别紧张",却没注意到护士翻他献血记录时愣住的表情。直到后来吴老的女儿来道谢,拉着田云飞的手哭:"要不是您连夜找人,我爸真等不到天亮",他才摆摆手:"应该的,老人当年在朝鲜冻得没饭吃都要守阵地,咱这点血算什么。"

十二年的红本本:4000毫升的热血

   那次献血后过了几天,福延公益的志愿者去田云飞公司送感谢函,刚好碰到他在办公室整理文件。办公桌抽屉没关严,露出一角红色的本子,志愿者好奇多瞥了一眼,发现是无偿献血证。

   "田总,您还藏着这宝贝呢?"志愿者笑着打趣。田云飞赶紧把抽屉关上,有点不好意思:"瞎捐的,不值当说。"可架不住志愿者追问,他才拉开抽屉,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摞红本本,从2012年到2024年,每年一本,有的本子边角都磨圆了。

   "2012年第一次献,是在火车站看到采血车。"田云飞拿起最旧的那本,封面印着"无偿献血光荣",字迹都有点褪色,"那天看到护士给一个孕妇抽血,说血库紧张,我就上去问了句,说我身体好,能献。"

   那一次献了200毫升,他没告诉家里人,只觉得"抽点血还能救人,挺值"。后来每年春天,他都会特意记着去血站,有时是300毫升,有时是400毫升,慢慢成了习惯。2023年他创业开保安公司,第一年招了十几个员工,秋天就带着人去血站:"我跟他们说,献血对身体好,还能帮人,愿意去的我请吃饭。"

   有个员工记得,去年冬天血站告急,田云飞自己刚献完没多久,不符合献血规定,就天天在公司群里发血站的呼吁消息,还开车送员工去血站,在外面等两个小时,回来给每个人带杯热姜茶。"田总总说'献血是小事',可他献了十二年啊。"员工翻着手机里的照片,是去年公司集体献血时拍的,田云飞站在最中间,举着献血证笑,眼角的皱纹里都是光。

   志愿者数了数那些红本本,加起来竟有近4000毫升。"4000毫升,够救一个大出血的产妇了。"志愿者忍不住说。田云飞却挠挠头:"这有啥,你看那些常年献血的人,比我多得多。"他顿了顿,又说,"其实我怕我老婆知道了担心,刚开始几年都瞒着,后来她发现了,没骂我,就说'下次带我一起去'。"

从保安到副理事长:善意是会传染的

    田云飞的公司在东泰禾广场,门口挂着"龙威特卫"的牌子,办公室却多了一块更显眼的牌子:"福延公益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应急大队"。每周末,总能看到几个穿保安服的人在这里登记,有的要去乡村担任志愿者,有的要去陪独居老兵聊天,有的去服务的社区担任志愿者……

    "田总说,咱干保安是保护人,做公益也是保护人。"公司的年轻保安小李说。他去年刚入职,第一次跟着田云飞去乡下访贫助学,看到山里孩子穿着带补丁的鞋,田云飞当场就把身上的现金都给了孩子奶奶,回来就跟公司财务说:"以后每月从我的工资里扣500,捐给福延公益的助学项目。"

   其实田云飞的公司里大多是退役军人,工资不算高。可他总说"钱够花就行",去年冬天给员工发福利,别人发米面油,他除了这些,还每人发了一本无偿献血宣传册:"这不是任务,就是告诉大家,咱除了守好门,还能做些啥。"

    有次去看望独居的抗战老兵,老人说想看场老电影,田云飞就找朋友借了投影仪,在老人院子里拉了块白布,放《上甘岭》。那天来了十几个志愿者,都是他公司的员工,有人给老人搬椅子,有人给老人剥橘子,老人看得抹眼泪,田云飞站在后面,悄悄给老人披了件外套。

   8月6日那天捐完款,田云飞没多留,说公司还有事要处理。走到门口时,张维维突然想起什么,回头跟工作人员说:"下周我跟老田要去仓山看几个助学的孩子,你们要是有需要带的东西,提前告诉我。"

  阳光照在他们身上,田云飞走在前面,步子很稳,张维维跟在后面,手里拎着刚买的菜,像极了普通的夫妻下班回家。没人知道他们手里攥着十二年的献血证,没人知道他们悄悄帮过多少人,可那些被救过的老人,那些收到学费的孩子,那些跟着他们去献血的员工,都记得——有个叫田云飞的人,总把善意藏在平常里,却让很多人的日子,亮了起来。

   其实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英雄,不过是有人把"能帮就帮"四个字,刻进了日子里,用十二年的热血,用无数个寻常的清晨和黄昏,慢慢活成了别人需要的光。

   田云飞的部分献血证

   田云飞的部分献血证
(文图/李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