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豫见红研!“河南红色文化研学项目推介会(济源站)”成功举办
近日,作为河南省红色文化研学推介的最后一站,“河南红色文化研学项目推介会(济源站)”活动精彩举行。
该活动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河南行知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活动以“溯源实践+精神传承”为特色,深耕济源作为愚公移山精神发源地的独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红色文化与研学教育创新融合,让“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在亲身体验与深度感悟中融入血脉,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动力。多方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让古老智慧照鉴未来”的研学盛会,也一同为全省红色研学推介系列活动收官留下深刻的注脚。
推介会上,济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卫艳萍在致辞中说,济源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朴素也最坚韧的奋斗哲学。从王屋山的神话传说到小浪底的治黄工程,这片土地始终践行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愚公移山精神不是封存的历史标本,而是流淌在济源人血脉中的实践密码——王屋山的岩层记录着“咬定目标”的执着,小浪底的大坝镌刻着“苦干实干”的担当,这些都是开展沉浸式研学的“活态课堂”。而作为全省红色研学推介系列活动的收官站,济源更要以精神传承为纽带,为全省红色研学教育提供“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实践范本。
河南行知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琳在发言中分享了项目研发的“破题思路”。她表示,团队在开发济源研学项目时,始终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两千多年前的寓言故事与当代青少年产生精神共鸣?让参与者在“做中学、悟中得”,真正理解“移山”不仅是改变山河,更是突破自我的精神成长。济源项目的研发也吸收了前期各地站的经验,实现了从“单点创新”到“系统整合”的升级,真正让“移山”精神成为连接全省红色研学资源的精神纽带。
河南行知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课程研发总监王洪艳以“精神如何穿越时空?”为引,围绕《做新时代的挖山人》这一核心线路主题,阐述了项目的创新框架,针对亲子、中小学、成人及青少年创新群体,分别设计适配的研学内容,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递进引导。配套研学手册以“困惑—攻坚—传承 —创新”为逻辑链,搭配对应教具,让不同群体在沉浸式参与中,逐步领悟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价值。这一设计也呼应了系列推介活动“因地制宜、精准赋能”的整体理念。
会场内特设的研学产品成果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展示区陈列了精心设计的研学手册、主题道具、文创产品等,全面呈现了济源愚公移山精神研学项目的研发成果。嘉宾们仔细观摩,与研发团队就课程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对项目“将精神融入实践,让历史照进现实”的创新思路给予了高度评价。
推介会现场还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课程体验活动——“协作移山”挑战。参与者们分组合作,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亲身体验愚公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协作的重要性。体验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自己对“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
随后,参会嘉宾沿着精心设计的研学线路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参观了小浪底风景区、王屋山愚公移山传说遗址等核心资源地。在王屋山,通过探访传说遗址、聆听民间故事,追溯愚公移山精神的源头,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小浪底风景区,聆听了工程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世界奇迹的故事,感受当代“愚公”们的奋斗精神。
本次济源站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展现了当地红色研学资源与特色课程体系,为各方搭建了合作平台,更标志着河南省红色文化研学系列推介活动圆满收官。从前期各地站对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到济源站对精神内核的提炼升华,系列活动串联起全省红色文化脉络,推动了红色研学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创新实践。
与会嘉宾认为,济源站以愚公移山精神为核心,为系列活动画上了“精神传承”的点睛之笔,该项目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未来,各方将深化合作、推动落地,让愚公移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全省红色研学教育在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持续升级,激励更多人奋斗逐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