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蓝:一纸春风落素华 墨影无言生翠意

中书国画 原创

2025-08-05 20:19

 疏影横斜,墨华濯心。山川静谧,风物无声,唯有丹青之间,暗藏心灵之脉动。造化流转,万象无言,而人心观之,可得其意。笔端吐彩,非为写物,实乃抚怀写心,写岁月之响,写心绪之歌。古今传艺者,或师山川,或拟造化,或托情于花木,或寓意于禽鱼。其间精微奥妙,非徒摹仿所及,亦非技法可尽。须得以心观物,以意融笔,方能探其幽境,构其高格。


  笔精墨妙者不乏其人,而能兼纳古今之旨,折衷中西之理,复以一己情怀织入风神者,实属凤毛麟角。林蓝艺道所行,乃立于岭南一脉,又不拘岭南之形,承其意而化其法。师宋代花卉之折枝构图,取其繁而不乱、密而不塞者,化入当代审美。既不泥于古人之制,亦不浮于时风之末;于传统之中铸精神,于现代之间塑风貌。画未成而气已开,色未着而意已动,墨花欲语,翠叶欲言,神趣盎然,生机跃纸。

  其艺非偶得,乃积思以成。观林蓝之花卉,初若轻盈,后觉沉静。粗枝之中见精致,阔笔之中蕴纤思。无矫饰之态,无刻意之形,泼墨之际,存清音于纸上;设色之间,起静语于尘外。用笔或挺劲如风扫寒枝,或温婉似雨润芳径。重彩不为艳冶,明丽不失素雅。墨中含蓄,色中见韵,皆由心起,由心止。

  写花非为花,写心乃真心。林蓝所寄,乃意象之觉悟。花间照影,笔下生魂,非雕饰、非刻意,乃以心养墨,以情润纸。写意之境,与写生之真相辅相成;人文之思,与自然之感彼此映发。其所绘荷塘,于冬枯之际隐勃勃之生机,花木凋敝之时孕来年荣茂。此非图其形貌之异,实为洞察生生不息之理。

  游于自然,必观其幽;入于尘世,必探其真。林蓝往来花草间,不止采象,实为访心。花叶静穆,枝干坚挺,非徒象物,而是观己;非为装饰,而为醒悟。故其画非供赏玩,乃如静水深流,镜照人心。花为明镜,观者自省;墨为清泉,洗涤尘虑。其笔法中,常蕴对物之思、对心之照,字斟句酌般凝炼笔端,实非浮华风景可比。

  将传统融入现代,不仅形制之合,尤是精神之契。林蓝追先贤笔墨,以心通古人。非囿于典章,而采其神采;非泥于笔法,而悟其造化。折枝之构,映现代之构成;重彩之设,承今人之视觉。古意与新境并生,不失古雅,亦具今情。画作之中,见青绿之气,亦见宁静之魂。沉潜之间,别有洞天。

  墨花深处,实藏画者胸臆。林蓝不以繁缛为工,不以巧饰为美,专在真情所至,性灵所出。其艺由境而生,境由心所生。清风疏影,繁叶硕果,既是自然之形,亦为精神之化。若言托物言志,其志非高蹈脱俗,而是贴近尘埃而不染尘埃,面向俗世而不随俗世。笔下清新,骨中藏铁,温婉外表中有坚毅之力。

  更可贵者,于浩荡时代之中,林蓝能不随流俗,不落潮流之媚,心守笔墨之道,笔守心灵之光。非高居庙堂而述志,乃居静室而观世。风吹花落之瞬,感岁月;水影荡漾之时,省己心。画非宣言,胜于言;墨非评说,自成说。此种修为,不独为艺,实为道也。

  其所绘繁华,实为寂静所生;所绘静穆,实由丰盛而来。万象之中,寻一线生机;百物之间,取一枝芬芳。纸上花开,无声有声;画中世界,无人有情。观者若静心品读,或可窥画外之境,画中之人,画后之心。

  此心不老,此意不衰。笔端之美,非一朝一夕;情中之诗,乃岁月沉淀。林蓝所走,非轻捷之途,而是曲折而坚实之路。每一笔勾勒,皆见修养;每一墨染染,皆藏深思。艺成不在声名,而在心迹;画好不在俗誉,而在道心。此所以,花非花,而是心;墨非墨,而是道。

  由斯观之,艺不离人,人不离心。丹青之间,见天地之大美;笔墨之内,藏人生之至情。林蓝一人,于花叶之间,抒怀写志,于丹青之中,传意寄情,观照现实,观照生命。若曰画者之境界,其道其艺,皆可为今日艺林之良范矣。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