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记为啥要卖货? | 豫记

豫记 取材网络

2025-08-05 10:09

一年之内,和德哥约了3次,终于赶在烈日炙烤中原大地之前,在郑州见上了面。

本以为这是一场叙旧之约,没想到却遇上了一个比侃大山更令人酣畅淋漓的故事——一群河南籍媒体人,正在发起一场新文化商业实践(以下简称“新文商”)。

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立的协会、商会、老乡会等并不鲜见,但以省籍之名汇聚起一群媒体人/前媒体人,并持续活跃15年,“豫记”绝对是全国乃至全球独一份。这本身就不同寻常。

另一个不寻常,在于豫记的玩儿法。过去的11年中,豫记以民间组织的形态,以新媒体为抓手,视“全球河南人的文化食粮”为己任,扎根省会郑州,整合全国河南籍媒体人资源,传播家乡文化,可谓新媒体行业的一股清流。

今天,豫记再次独辟蹊径,进行全要素创新,力图将新商业融入文化传播中,从而在为全球河南老乡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为“豫记”自身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口粮。

这,是情怀所至,更是现实所需。无论是豫记创始人杨桐,还是豫记严选负责人余德,都不回避这一点。

撰文|云鹤

01/

新媒体江湖中的“另类”

已经记不得第一次听说“豫记”是什么时候了,但最近5年,这个词儿不断出现在几位河南籍媒体朋友的口中。当时并不认识杨桐,也不知老友余德是早期创始成员之一。

直到一年前,偶然间得知余德从上海回乡专职参与豫记的经营管理,才去详细了解这一“神秘组织”。

国内应该没有哪家机构从籍贯维度统计过某一职业的从业人数,但从个人体感而言,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还是包括自媒体、新媒体在内的泛媒体,河南籍从业者绝对占大比例,并且和其他省份相比,来自华夏文明发祥地的他们对地域身份更加认同。

2010年,传统媒体依然辉煌,微信还未推出群功能,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十几位河南籍媒体人建了一个QQ群,取名“豫记胡辣汤”,之后陆续有三四百人加入该社群。

2014年,随着微信订阅号的出现,新媒体如日中天,在几位朋友鼓动下,前调查记者、社群发起人之一的杨桐正式成立豫记新媒体,定位为“全球河南人的文化食粮”,宗旨是打造全新的乡土社交平台。

至今,豫记已汇聚全球3000位河南籍媒体从业者。

十年前,中国互联网风头正劲,房地产炙手可热,创投圈高举高打……整个市场每天都在发生新故事。

作为一股新崛起的舆论力量,新媒体凭借着灵活的策略,快节奏的创作,立场鲜明的风格,赢得了大企业的青睐。

也是在那个时候,一大批就职于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下海,创建自己的新媒体。凭借多年的行业认知和人脉资源,他们或专注科技,或聚焦地产,或主打创投……千行百业,新媒体无处不在,企业的订单也源源不断。

以专业内容引流,以公关广告、营销策划、市场活动等方式变现,是新媒体的核心商业模式。

但相比当时离钱更近的互联网、科技、地产、创投、金融类新媒体,锚定中原文化传播与河南形象塑造的豫记显得特立独行,并且总部远离北上广深杭这样的金主聚集地。放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一个新媒体,豫记显然并不讨巧。

但是,豫记却在当时走通了这条路。

一方面,彼时的河南,尤其是郑州正飞驰在高速增长中,本地龙头企业同样舍得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作为头部新媒体,豫记深受其益。

另一方面,豫记的定位以及传播效果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上至省市,中到院校文化机构,下至县乡,都对豫记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纷杂的新媒体市场,豫记实现了自身商业模式的建立。

在大环境助力的同时,创始人杨桐的个人魅力,以及整个团队的战略定力同样功不可没。

无论是在其它类型新媒体风生水起的之时,还是在喧嚣退去新媒体式微的当下,豫记都没有动摇过传播河南文化的使命。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矫情,甚至套路。但在短暂的接触中,能够感受到杨桐对河南,对河南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聊起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段文化,他都会滔滔不绝,两眼放光。

余德说,也正是他这份坚守,这份正直,成就了豫记这样一个组织的诞生和发展。

从成立新媒体算起,豫记走过了11年。如今,她不仅仅在全网拥有成百上千万粉丝,还搭建起了3000河南籍媒体人/前媒体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与企业、官方建立起高度信任感和紧密的互动机制。而这些都为豫记正在发起的新文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02/

豫记严选,新媒体的探索

和德哥见面的那两天,"罗山事件”爆发不久,酒茶不宜。

无论是企业,还是庙堂,这两年都在奉行“能省则省”的原则,对于刚刚兴起十几年的新媒体行业而言,无疑是一种考验。

放眼全行业,以流量换广告的商业模式均遭遇天花板。豫记的经营情况,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需要寻求突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家羞于谈“利”,尤其以文化传播为使命的团体、机构乃至企业,似乎义利无法兼顾。

而这一次,豫记毫不避讳的提出“义利共生”,小则支撑平台持续健康运营,大则扩展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边界,我们将之称为“新文商”实践。

6月29日,豫记宣布正式推出“豫记严选”平台,目前微店、抖店、微信小程序等已上线。

不错,豫记要卖货了!如果非要对标,可能只有东方甄选。后者在传播知识中卖货,前者则在传播河南文化中卖货,他们与消费者之间,除了质优价廉,还多了一层情感认知纽带。

不同的是,豫记严选在企业属性、选品、合作模式、定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创新,而这一切创新的出发点皆源自豫记创立之时的初心。

企业框架新。豫记发展至今,有大环境的助力,有创始人和团队的坚守,更有数千位河南籍媒体人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个领域的河南人默默付出。

因此,新豫记将被定位成一家社会企业,一种介于公益性组织与盈利性组织之间的企业形式,讲求“义利共生”。

这也意味着,将来每一个支持平台发展、传播家乡文化、支持河南发展的河南人,都可能成为豫记的“股东”,或者得到豫记的投资。

选品逻辑新。作为扎根郑州,传播河南文化的平台,豫记严选将主打河南特产,为全球河南籍老乡提供家乡的味道,比如信阳毛尖、道口烧鸡、郑州八大碗……让本地特色商品成为区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模式新。豫记新媒体继续发挥品牌、资源优势,持续赋能供应商、严选平台和用户。同时,专业之事交给专业之人,豫记严选的商业运营由同为河南籍的请上座科技有限公司魏总负责,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全面把控供应链和日常运营。

更值得期待的是,豫记所汇聚的3000多位河南籍媒体人,也将成为严选商品的“带货者”。

定价新。余德说,先做一个卖货公司,良心产品良心价。同时作为回馈,豫记严选将为所有豫记成员提供“类成本价”福利。

显然,豫记的社群能量正在迸发出新的活力。他们既没有放弃11年前的承诺,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基于强大的社群能力和能量,将新的商业力量、形态、模式打造成区域文化传播的新抓手。

对于全国的新媒体而言,豫记的这场“新文商”实践,或许能够提供一个转型升级的蓝本。

所谓,与其顾影自怜,不如扬鞭奋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云鹤,前财经媒体人

关注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现消费品赛道创业者,兼《可未商业》主理人

提笔胡言乱语,下厂接单发货。

© THE END

豫记小秘书:salome1203(微信号)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商务合作:166 9666 1121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